酒业人事频繁变动,是行业在市场环境变化下的自我调整,变革信号主要指向应对业绩压力、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优化管理与组织架构等方向,具体如下:应对业绩增长压力:当前酒业面临业绩下滑、库存高企、消费疲软等问题。2025年上半年,利润率有所减少的酒类生产企业占比高达59.7%,50.9%的企业营业额下滑。如金种子酒业绩长期未扭亏为盈,洋河股份2024年总收入同比下滑12.83%,2025年一季度营收继续下滑31.92%。在此情况下,企业通过更换管理层,期望新团队带来新思路、新战术,提升执行效率,助力企业穿越周期,实现业绩增长。适应行业发展趋势:酒业正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处于“政策调整、消费结构转型、存量竞争”三期叠加的深度调整期。头部企业优势持续扩大,消费场景与价格体系面临重构。新的管理团队上任后,可推动企业战略聚焦,如茅台新董事长张德芹上任后推出控量稳价措施,酒鬼酒将战略重心收回湖南本土市场,以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在新周期中抢占先机。优化管理与组织架构:酒企引入新的管理团队有助于打破原有圈层壁垒,推动产业生态重塑与升级。新团队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策略、管理模式及发展理念进行系统性调整,优化市场布局、调整产品定价策略、迭代升级产品线等,针对性解决企业长期存在的市场痛点。例如郎酒调整业务团队人事架构,强化对核心产品青花郎的管理,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推动管理层年轻化:头部酒企普遍进入管理层年轻化阶段,“70后”“80后”逐渐成为核心力量。如五粮液聘任的副总经理王源培37岁,金徽酒有三位“85后”副总裁。年轻管理者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创新意识更强、心态更开放,能为企业带来新活力,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促进职业经理人流动:职业经理人加速流动成为行业新现象,如肖卫吾卸任红星股份总经理后加盟宝丰酒业,张春新离开国台酒业后签约沛华集团。这体现了行业存量竞争下人才资源的重新配置,职业经理人在不同企业间流动,可将不同的管理经验和市场策略带入新企业,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变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