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我国电力“电商时代”正式到来,这使得电力行业规则正经历颠覆性重构。以下是具体介绍:电力“电商时代”的特征: 实时结算与全网流通:以前被计划紧管的电,如今像蔬菜一样可实时结算、全网流通。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后,22万市场注册主体同台博弈,日均交易量巨大,实现了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里程碑式突破。 电价市场化波动:电价不再一成不变,而是像超市商品一样,根据供需情况随时跳动,呈现“高峰高价、低谷低价”的波动特点。对电力行业规则的重构: 产业链条重塑:售电企业可在新能源发电高峰期,采购价格较低的绿电,用于其他地区的制造业生产。用电侧则加速从电费缴纳者变成策略性购买者,如有的企业将生产线挪至低价时段,可使用电成本下降10%以上。 发电企业运营模式转变:发电企业可以通过熟悉市场规则,在电价更高的时段多卖电,提升经营效益。这也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机会,未来光伏的竞争力将更多体现在现货市场的价格战斗力上。同时,火电角色也发生蜕变,从主力电源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的方向转变,盈利模式也从单纯卖电向电量、容量电价、辅助服务多维盈利模式转变。 交易模式与平台变化:电力买卖“电商化”,网上购电像网上购物一样方便,可大大提高交易效率。我国多地已开展相关探索,如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开展e -交易APP零售交易试运行,浙江、广东等地也上线了电力零售交易平台,实现了从注册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线上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市场信号把控困难:在电力系统重大转型中,强化对市场信号的把控能力,成为各参与主体的关键。同时,要避免新能源入市竞争变成发电侧的零和博弈,需在新型电力系统框架下实现火电与新能源的动态平衡。 线上平台规则不完善:线上购电的相关管理机制和规则尚有欠缺,存在价格非良性竞争、难以体现售电公司差别化服务、可能鼓励高污染企业套利等问题。对此,建议完善电力相关法律法规,开放电力交易平台端口,合理分配结算权与平台管理权,提升线上零售合同的灵活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