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爆燃”通常是由产品质量问题、使用方法不当或外部环境因素等导致,具体如下:产品质量问题: 劣质电芯和电路板:一些未标有国家3C认证的劣质充电宝,采用低质量的电芯和电路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充电或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短路、过热等异常情况,从而引发自燃、爆炸。 外壳质量差:若充电宝外壳质量不过关,受到挤压、冲击、针刺或磕碰、跌落时,无法有效保护内部电路和电芯,易使内部电路受损短路,电芯也可能出现漏液现象,进而触发剧烈的化学反应,导致爆燃。使用方法不当: 过度充电:充电宝充满电后若未及时拔掉充电器,长时间持续充电会使电池处于过充状态,易发生电路故障,可能引发爆炸。尤其是劣质充电宝,可能缺乏过充保护电路,过充时更易发生危险。 长期频繁使用:充电电池是消耗品,有一定的可循环使用年限。若充电宝频繁使用且超过了其可循环使用年限,内部电池可能会出现异常,增加爆燃风险。外部环境因素: 高温环境:充电宝在充电或放置时,若处于太阳直射下等高温区域,或靠近发热机箱等热源,会使内部电池温度升高,可能引发热失控,导致自燃爆炸。此外,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客舱属于增压环境,压力变化会使充电宝更容易发热,增加了自燃概率。 散热不良:充电时将充电宝放在被子、盒子等不利于散热的环境中,热量无法及时散发,会使充电宝内部温度过高,进而可能引发爆燃。 外力冲击:受到摔落、碰撞、挤压等外力作用时,充电宝内部的零件可能会错位,电芯可能受损,导致内部短路,从而引发爆燃。即使当时没有立即爆燃,也可能对充电宝造成隐性损伤,增加后续使用中的安全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