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突破1800万个,充电网络越织越密
相当于每5辆电动汽车就配备两个充电桩,我国充电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到1806.3万个,同比增长54.5%,充电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铺开。
在这些充电设施中,公共充电设施为447.6万个,同比增长40%;私人充电设施则达到1358.7万个,同比增长60%。
根据测算,我国公共充电桩额定总功率已达1.99亿千瓦,平均功率约为44.36千瓦。
01 充电设施结构
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呈现公共与私人充电设施协同发展的格局。
公共充电设施作为补充,主要满足用户在出行途中的充电需求,数量达447.6万个。
私人充电设施则以1358.7万个占据总量的75.2%,成为充电基础设施的主体。
从功率上看,公共充电桩额定总功率已达到1.99亿千瓦,私人充电设施报装用电容量为1.20亿千伏安。
02 地域发展布局
各地正持续优化公共充电站网络布局,构建多元覆盖网络。
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当地政府构建了 “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道路沿线” 多元覆盖网络,形成了“15分钟充电圈”的初步格局。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充电设施建设也在加速推进。
目前,我国97%的县城以及80%的乡镇已配建公共充电设施,乡村充电短板正逐步补齐。
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某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放电示范站,8台超充桩和16台直流桩正保持24小时运行。
该示范站充电车位将达到54个,可保障50余台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实现充电5分钟,补能200公里以上。
03 三年倍增计划
为破解充电设施领域发展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近期联合发布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
该方案明确,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04 投资拉动效应
“三年倍增”行动方案的实施不仅有助于缓解电动汽车“里程焦虑”,更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根据初步测算,该行动方案的实施将拉动充电设施设备制造和建设投资2000亿元以上。
这一投资规模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相关制造业产生深远影响,进一步巩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地位。
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最快3分钟完成换电——这样的高效补能场景正在山东东营等地的示范站成为现实。
从城市街道到乡村小路,充电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
随着“三年倍增”计划推进,到2027年,2800万个充电桩将织就更密的电网,支撑8000万辆电动汽车的自由驰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