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货运车号识别装置是实现铁路货运车辆车号自动识别的重要设备,以下从其主要类型、工作原理、系统构成等方面进行介绍: 主要类型RFID识别装置:利用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地面天线与安装在车辆底部的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实现车号信息的读取。这种装置具有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适应恶劣环境等优点,但电子标签可能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视觉识别装置:采用高清摄像头采集车辆图像,运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算法对图像中的车号进行识别和分析。其优势在于可以直接读取车体标记信息,确保数据与车辆实际状态一致,能够识别多种车型和复杂环境下的车号,但对图像质量和算法要求较高。 工作原理RFID识别原理 标签激活:当列车进入识别区域时,地面天线发射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激活车厢底部的电子标签。 数据交互:电子标签接收到信号后,通过反向散射技术将存储的车号信息无线传输至读写器。 信息处理:读写器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至主机,系统自动校验车号的合法性,并与数据库进行匹配,最终将结果上传至铁路调度管理系统。视觉识别原理:首先通过高清工业相机采集货运列车车体的图像信息,然后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降噪、对比度增强、畸变校正等操作,以优化图像质量。接着,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析,提取车号、车型、载重等关键信息。 系统构成RFID识别系统构成 电子标签:每节车厢或机车底部安装有唯一的电子标签,内部存储车号信息。 地面识别设备(AEI设备):包括射频天线和读写器,通常安装在轨道两侧或轨枕之间,用于发射射频信号激活电子标签,并接收和解码标签信息。 数据处理主机:负责解析和存储读取到的车号数据,并与铁路调度系统对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处理。 远程通信模块: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识别到的车号信息传输至控制中心,确保数据及时更新。视觉识别系统构成 数据采集层:由高清工业相机和补光设备组成,实时采集货运列车车体及集装箱表面的标记信息,同时激光传感器或雷达用于检测来车信号,触发系统自启动。 图像预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降噪、对比度增强、畸变校正等预处理操作,并自动判断来车方向,基于车辆轮廓特征进行智能切割,分离每节车厢或集装箱的图像区域。 AI智能识别模块: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析,实现车型分类、车体标记解析和集装箱号识别等功能。 数据管理与输出模块:识别结果实时上传至数据库,并通过标准化接口对接货运管理系统,用户可通过平台查询车辆轨迹、统计停留时间等。 功能特点高精度识别: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算法,识别准确率通常在98%以上,能够准确识别各种车型的车号,包括敞车、平车、棚车、罐车等,以及不同尺寸和涂装样式的集装箱箱号。快速响应:识别速度快,一般响应时间仅需1.2秒左右,能够满足铁路货运快速作业的需求,提高运输效率。智能启停与方向判断:具备智能启停功能,车辆经过时自动启动识别,无车时进入低功耗待机模式;同时能够自动识别列车行进方向,适应双向作业环境。车辆分割与数据对接:可以智能分析图像,精准划分相邻车厢;并提供标准化接口,可与现有货运管理系统、物流平台、海关监管系统等无缝集成,实现信息的高效流转和共享。 应用场景矿区专用线:在矿区铁路货运作业中,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列车车号等信息,为矿区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支持,提升运输效率,减少人工记录的误差。货运站:帮助货运站实现对货物列车的快速调度和管理,准确掌握车辆的到发时间、停留时长等信息,优化货物装卸流程,提高货运站的作业效率。编组站:在编组站中,可用于车辆的编组和解编作业,自动识别车号并进行车辆信息的匹配和核对,确保编组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提高编组站的整体运营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