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格拉斯伯格(Grasberg)铜矿因泥石流事故停产,对全球铜市场及中国相关产业产生了显著影响,以下从事件核心信息、市场波动及中国市场的关联影响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事件核心信息停产背景与影响周期:该铜矿隶属于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2024年铜产量达81.65万吨,占全球产量的3.6%。今年9月8日发生泥石流事故后,矿山全面暂停采矿作业,公司预计2026年铜金产量将较原预期下降35%(原预估2026年铜产量17亿磅),直至2027年才能恢复至事故前水平。供给缺口预判:此前全球铜市已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东证期货数据显示2025年铜矿产量增速1.4%,而精炼铜需求增速达3.8%。受停产影响,瑞银预计2026年全球精炼铜将从小幅过剩转为紧缺42.1万吨,且缺口后续可能进一步扩大。 二、全球市场剧烈波动铜价大幅冲高:9月24日消息发酵后,LME铜单日大涨3.46%,重返10000美元/吨高位,创2024年5月末以来新高,9月25日进一步触及10485美元/吨;国内市场同步跟涨,沪铜主力合约一度攀升至82980元/吨,截至9月27日0时51分,沪铜主连价格为81896元/吨,较前一日有所回落但仍处高位。矿业股分化明显:母公司自由港麦克莫兰股价单日暴跌16.95%,市值蒸发110亿美元;而其他铜矿企业受益于铜价上涨预期,股价逆势走高,如南方铜业大涨8.8%,紫金矿业、洛阳钼业A股单日成交额创阶段性新高,其中紫金矿业总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 三、对中国市场的多维影响间接影响铜精矿供应:该铜矿的铜矿石主要在印尼本地冶炼,未直接出口中国铜精矿,因此短期内对国内铜精矿供给无直接冲击。但全球原料收缩可能加剧东亚市场铜精矿交易的局限性,叠加国内部分冶炼厂进入检修期,可能间接推高铜精矿现货报价,甚至影响2026年长单谈判——卖方报价或更坚挺,而国内冶炼厂当前已处于亏损状态,谈判难度增加可能引发后续减产风险。下游企业承压与应对:铜价暴涨导致国内铜加工、线缆等下游企业成本压力陡增,部分中小企业因保证金追保压力大陷入观望,国庆假期前备货需求受到抑制。不过,头部企业多通过期货套保或随行就市定价模式对冲风险,如部分线缆企业表示已提前布局套保,预计影响有限。长期需求支撑下的价格韧性: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对铜的需求长期向好。例如,新能源汽车用铜量是传统燃油车的4倍,人形机器人单台铜材消耗量达8.2-12公斤。尽管短期价格波动加剧,但长期需求增长或为铜价提供支撑,同时也推动国内矿企加速海外布局以保障供应链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