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平:用好明星话题流量,谱写网络清朗新篇打开社交平台,"明星机场穿搭""恋爱细节"等琐事词条常占据热搜榜单,而教育科普、民生议题等优质内容却难以获得关注,这种反差让不少用户倍感无奈。近期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因过度炒作明星个人动态被网信部门约谈的事件,再次敲响网络生态治理的警钟——明星流量本应是传播正能量的宝贵载体,绝非"唯流量论"下的逐利工具。## 流量异化:琐事炒作侵蚀网络生态根基平台对明星生活琐事的过度追捧,本质是流量驱动下的利益追逐。在流量变现逻辑主导下,明星琐事因自带高关注度成为算法"宠儿",传播者无需深耕内容即可收获大量点击与互动。这种"躺赢"模式逐渐弱化了平台的内容筛选责任,导致优质内容生存空间持续被挤压:科研突破的报道敌不过明星绯闻热度,基层奋斗故事让位于八卦爆料流量。更严重的是,这种畸形流量导向正在产生深远负面影响。从短期看,它严重损害用户体验,让公众在信息海洋中难以触及有价值的内容;从长远看,它在潜移默化中误导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将"窥私欲"包装成"追星日常",甚至诱导青少年参与网络暴力、过度消费。正如网信部门通报所指出的,对明星琐事的频繁炒作,已然构成对网络生态的破坏。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流量异化已形成完整产业链。部分娱乐账号通过偷拍行程、编造绯闻、制造对立等手段,将明星隐私异化为"流量商品",明星航班信息、酒店地址被明码标价贩卖,甚至衍生出跟踪、骚扰等违法行为。而平台为追求流量,对这些低俗内容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通过算法推荐助推其扩散,以"技术中立"为借口逃避主体责任。## 流量向善:正能量传播的实践样本明星流量绝非洪水猛兽,其本身具备强大的传播势能,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引导、合理运用。当明星的影响力与公益向善的价值追求深度结合,便能产生超越琐事八卦的传播效力,彰显网络空间应有的社会温度。演员王一博参与的公益纪录片《寻护者》入围年度慈善盛典优秀传播案例,河南日报点赞其"将流量化作了传递正能量的有力工具"。无独有偶,乐山市应急管理局联合青年演员王鹤棣合作推出的森林草原防火MV《山河长青》,全网48小时播放量破500万,带动当地防火宣传关注度大幅提升。这些案例充分证明,明星流量与正向价值的结合,既能契合公众期待,又能实现社会价值的高效传递。此类实践并非个例,而是网络生态治理的必然方向。中央网信办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公益类信息列为鼓励自然传播的范畴,与演艺作品、权威发布等信息共同构成正面内容体系。这种政策引导为流量向善提供了清晰路径,让明星流量的运用有章可循。## 生态重塑:构建价值优先的治理体系网络空间不是流量的自留地,而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平台整改绝不能止于表面清理词条,更应从根源上重塑价值导向,构建"价值优先"的内容生态,打破"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在算法层面,需增加社会责任权重,让权威信息、优质内容获得优先推荐。当前部分平台算法过度倾斜于猎奇、煽情内容,导致正能量内容难以触达用户。对此,平台应升级算法模型,将内容的社会价值、教育意义纳入核心评价指标,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流量分配的价值纠偏。在内容管理层面,要严守价值底线,把好明星信息传播的"质量关"。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应细化明星信息分类管理,对个人动态类信息严格限制重点环节呈现,对公益类、作品类信息予以积极扶持。同时建立健全账号分级监测机制,对违法失德明星艺人账号实施联合惩戒,严防"曲线复出"。在协同治理层面,需构建政府、平台、用户三方联动体系。监管部门要完善长效机制,加强技术监测和跨部门联动,对低俗炒作行为露头就打;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审核机制,推行"信用评级"制度,将造假炒作账号纳入黑名单;用户则应提升网络素养,主动抵制不良内容,成为清朗网络的参与者和守护者。流量向善则网络清朗,价值引领则生态健康。明星的高关注度从来不是原罪,平台的责任缺位与价值偏航才是问题核心。当平台真正扛起内容治理的主体责任,主动引导明星流量流向公益、流向奋斗、流向美好,网络空间必将迎来天朗气清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