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AI重塑纺织业:湖北移动赋能宜城老厂的智造革命在湖北宜城市天舒纺织有限公司的中控室内,一面巨型液晶屏实时跳动着数千平方米车间的生产数据——每台纺纱机的转速、每根纱线的张力、每卷布匹的质检结果在此汇聚成数据流,通过5G网络传输至"云端大脑"进行智能分析。这家有着数十年历史的纺织老厂,借助湖北移动量身打造的5G全连接工厂解决方案,不仅实现了从"千人纱、万人布"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向智能化制造的跨越,更在2024年成功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成为襄阳县域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用科技力量织就了一张闪亮的国家智造名片。## 破局之路:传统纺织厂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天舒纺织的智造转型始于2021年启动的"云、管、端"一体化改造工程,这场历时三年的变革彻底颠覆了传统纺织业的生产模式。湖北移动为宜城这家老牌企业定制了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场景的全流程解决方案,构建起覆盖生产全链条的智能体系。在网络层,湖北移动部署了5G切片网络,为工业数据传输构建专用通道,确保海量生产数据的"零卡顿"实时传输。这种定制化网络架构解决了传统无线网络带宽不足、时延较高的痛点,为设备协同和远程控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连接基础。车间内300台智能设备通过5G模块实现互联互通,每台纺织机都被赋予了"智慧大脑",能够根据订单需求自动调整运行参数,实现柔性生产。数据层的变革同样深刻。通过在生产设备上部署数千个传感器,系统可实时采集转速、张力、温度、能耗等多维度数据,这些数据源源不断汇入云端平台,经过AI算法分析处理后转化为生产决策依据。中控室的"5G数据看板"将订单进度、库存状况、质量分析等信息可视化呈现,管理人员无需深入车间即可全面掌控生产状态,以往需要人工汇总的多维度报表现在仅需几分钟即可自动生成。应用层的创新则直击纺织业痛点。针对传统人工质检效率低、漏检率高的问题,湖北移动集成AI视觉识别技术打造了"火眼金睛"质检系统,能够以毫秒级速度捕捉产品外观尺寸及细微瑕疵,识别准确率远超人工水平。设备管理方面,智能预警系统构建起故障处置闭环,一旦检测到异常立即自动报警并精准定位故障点,将设备故障响应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大幅缩短至5分钟内。## 蝶变之效:转型带来的多维价值跃升这场由5G+AI驱动的智造革命,为天舒纺织带来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运营成本的全方位优化,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转型答卷。生产数据显示,智慧工厂建成投产后,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5% ,良品率提升25% ,运营成本下降10% ,产量较改造前提升20%,多项关键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人力资源优化方面,转型成效尤为显著。传统纺织业"千人纱、万人布"的景象一去不复返,智能化设备取代了大量重复性劳动,企业用工需求减少了2/3,从根本上缓解了纺织行业长期面临的"招工难"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员工培训周期从原来的1个月急剧压缩至3天,智能系统的操作便捷性和稳定性大幅降低了技能门槛,为产业工人结构升级创造了条件。质量管控体系的升级同样令人瞩目。AI质检系统不仅将检测效率提升数十倍,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追溯质量问题根源,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参数。天舒纺织总经理高立新介绍:"以前全靠老师傅凭经验把关质量,现在系统能自动识别0.1毫米级的纱线瑕疵,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这种质量优势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企业订单排期已延伸至次年6月底,高端订单占比提升35%。能源管理的智能化变革则为企业带来了绿色发展红利。借鉴湖北移动为其他纺织企业打造的能源管理系统经验,天舒纺织通过实时监测和优化设备运行参数,实现了能耗的精细化管控。空压机、空调等公用设施在AI算法调度下始终运行在最优能效状态,单位产值能耗较改造前下降18%,每年可节省能源成本近百万元,为纺织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本。## 标杆之力:县域制造的升级样本与行业启示天舒纺织的转型成功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更创造了县域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宝贵经验,其示范效应正在向整个纺织行业辐射扩散。作为襄阳县域唯一的国家级5G工厂,该项目的成功实践证明,即使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通过深度融合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样能够实现质的飞跃,跻身智能制造先进行列。湖北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一企一策"服务模式具有重要推广价值。不同于标准化的解决方案,该项目团队深入研究纺织行业特性和企业具体需求,从网络部署、数据采集到应用开发全程定制,确保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适配。这种定制化服务理念在湖北德永盛纺织有限公司等项目中得到复制推广,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德永盛纺织通过"5G+MES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用工人数从580人降至330人,生产效率从83%跃升至98.8%,单位产值能耗下降21%。从产业生态视角看,天舒纺织的转型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其智能订单管理系统实现了与原料供应商、物流企业、下游客户的信息互联,构建起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宜城市科经局的数据显示,受该项目带动,宜城已有15家纺织及配套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形成了集群式升级态势。当地政府通过精准推送技改补贴政策、提供保姆式服务等举措,进一步放大了示范效应,推动数实融合在更多行业落地生根。这种县域制造的升级路径具有重要的行业启示意义。纺织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长期面临同质化竞争、利润空间压缩等挑战,天舒纺织的实践表明,通过5G+AI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可以实现三大突破:一是生产模式突破,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转向柔性定制;二是价值创造突破,从价值链低端加工向高端制造跃升;三是竞争优势突破,从成本竞争转向技术和品牌竞争。湖北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发挥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优势,在全省纺织行业推广宜城经验,计划未来三年助力50家纺织企业实现智能化改造。从天舒纺织的中控室望向未来,5G+AI技术正在重新定义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和竞争格局。这座宜城老厂的蜕变历程,不仅书写了一个企业的重生故事,更描绘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微观图景——当传统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即使是最平凡的纱线,也能编织出璀璨的智造未来。随着更多像天舒纺织这样的企业加入智造行列,中国纺织业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稳步迈进,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赢得新的话语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