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
这场为期四天的关键会议,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蓝图,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01 会议概况:承前启后的关键会议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68人,候补中央委员147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
02 重大成就:“十四五”时期的辉煌业绩
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我国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03 历史方位:“十五五”时期的战略定位
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04 主要目标:多维度的指标体系
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届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05 战略部署:十二大领域的系统规划
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十二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此外,全会还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加快绿色转型、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多项战略任务。
06 党的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五五”规划而奋斗。
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要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面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