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水电站成功下闸蓄水,每年可替代百万吨燃煤消耗
四川阿坝州,大渡河上游,一座860兆瓦的绿色能源巨人正从高山峡谷中苏醒。
记者今天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大渡河金川水电站工程已于近日成功实现下闸蓄水,标志着该水电站正式迈入投产发电的倒计时阶段。
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的水电站,是大渡河干流水电规划28级方案中的第6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860兆瓦。
01 项目意义:绿色能源新引擎
金川水电站下闸蓄水是其建设历程中的关键节点,意味着电站即将发挥综合效益。
该电站地处高山峡谷区,地质条件复杂,是国内建设的深厚覆盖层区域最高面板堆石坝。
即使面临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施工挑战,金川水电站的建设团队依然成功实现了工程节点目标。
金川水电站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约35亿千瓦时,将有效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02 技术挑战:中国工程的突破
金川水电站建设团队在极端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完成了多项技术突破。
项目施工人员需要在25米级跨度极破碎岩体中建设地下厂房,此类施工难度在国内水电建设中堪称之最。
面对深厚覆盖层等挑战,建设团队创新应用了全国产三维数字建模技术,构建了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
这一数字技术应用辅助开展地质分析、施工预演和安全管控,让整个施工过程更加智能高效。
03 生态保护:亚洲最长仿生态鱼道
在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金川水电站项目格外注重生态保护,特别建设了亚洲最长的仿生态鱼道。
中国电建水电七局项目经理廖果介绍:“我们通过天然河道加隧洞的方式,为大渡河特有的洄游鱼类提供生态保障,用实际行动守护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这一生态设计体现了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理念,在获取清洁能源的同时,积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
04 环保效益:替代燃煤减少排放
金川水电站的环保效益不仅体现在鱼类保护上,更体现在其对能源结构的优化上。
据国能大渡河金川公司工程处主任覃事河介绍,电站建成后每年可替代约百万吨燃煤消耗,相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百万吨。
这一减排规模相当于每年增加了大片森林,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35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将为无数家庭和工厂提供绿色能源,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
随着金川水电站成功下闸蓄水,大渡河上的这颗绿色能源明珠即将全面投入运行。
它每年提供的35亿千瓦时清洁电力将照亮千家万户,而其每年减少的百万吨煤炭消耗,正化作青山绿水间的一缕清风。
在金川水电站的身后,是中国水电人在高山峡谷中书写的绿色传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