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ETP换手率全球第一,11月沪深港通ETF拟扩容
香港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香港ETP市场以14.7的换手率位居全球榜首,成为全球第三大ETP交易市场。
港交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ETP(交易所买卖产品)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2025年9月底,香港ETP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高达378亿港元,同比上升146%,是全球ETP成交额第三高的市场,超越了韩国和日本。
这一增长主要受两大因素推动:科技类ETF备受追捧,特别是恒生科技指数ETP贡献显著;
大量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购买合资格ETF,令ETP成交额节节上升。
01 多项指标创新高
2025年对香港ETP市场来说是突破性的一年。
日均成交金额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同比上升146%,达到378亿港元。
资产管理规模按年增长34.1%,达到6535亿港元。
香港ETP市场的换手率更达到14.7,奠定了全球第一的地位。
换手率计算的是ETP相对于其资产值的成交频次倍数。回顾过往,香港ETP市场在2023年凭着9.0的流通比率位列全球第二,2024年以10.2跃居第一,如今更达14.7。
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香港ETP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02 产品创新与市场推动力
香港ETP市场的强劲增长离不开产品创新和多元推动力的支撑。
科技及生物科技ETF成为市场焦点。2025年前三季度,香港共有14只科技主题ETF上市,资产管理规模总额达到1201亿港元,同比上升102%。
这些科技ETF年初至今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合计为74亿港元,同比上升247%,净现金流入总额为291亿港元。
在生物科技方面,年初至今共有3只生物科技主题ETF上市,资产管理规模总额为34亿港元,较2024年9月底增长123%。
这些生物科技ETF今年已带来13亿港元净现金流入。
杠杆及反向产品备受散户青睐。2025年3月,亚洲首批个股杠杆及反向产品在香港上市,为投资者在亚洲交易时段买卖国际股本证券提供策略投资工具。
随后,全球首只韩股(三星电子)杠杆及反向产品亦于2025年5月在香港上市,进一步拓展了亚洲杠杆及反向产品市场。
主动型ETF增速显著,成为2025年全球市场的焦点。
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主动型ETF共有31只,总市值约为237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8亿港元增长143%。
这些产品为ETF市场贡献约2.32亿港元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较去年同期的4530万港元增长411%。
03 互联互通机制的催化作用
沪深港通成为香港ETP市场增长的重要催化剂。
目前,纳入沪深港通交易的合格ETF一共有290只,包括273只内地上市ETF(北向沪深股通)及17只香港上市ETF(南向港股通)。
截至2025年9月底,透过沪深股通及港股通买卖的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达42亿港元(同比上升128%)及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42%)。
2025年8月,港股通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更达91亿港元,创下单月新高。
2022年,ETF获纳入沪深港通后,大大促进了跨境投资。
此后,北向和南向ETF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大幅增加,从2022年第四季的1.08亿元人民币(北向)和14亿港元(南向),上升至2024年第四季的40亿元人民币(北向)和41亿港元(南向)。
2024年,两地交易所拓宽了沪深港通ETF发行人的资格标准,增加了合资格ETF的种类,为投资者提供更多跨境投资机会。
04 未来展望:ETF扩容与机制优化
更多ETF将于今年11月纳入沪深港通,跨境ETF交易有望持续活跃。
港交所买卖产品主管近日透露了这一扩容计划,这将进一步增强香港ETP市场的流动性和吸引力。
上交所国际合作部总监张斌在近日的2025HKEX中国机遇论坛上表示,“上交所将携手港交所,在两地证监会的指导下,持续优化沪港通机制”。
回顾沪港通的过往发展,自开通以来,沪港通机制不断优化、交易品种逐渐丰富、交易机制日渐完善。
展望未来,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目前,我们正与沪深交易所就沪深港通纳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机制以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项目进行紧密合作,希望可以尽快落实,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和投资选择。”
随着11月ETF纳入沪深港通计划扩容,香港ETP市场的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跨境资本流动的加速器正在形成,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也将随之增强。
两地市场的深度融合,正塑造着全球金融开放与创新的新典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