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俄工程技术论坛在哈尔滨开幕,共绘合作新蓝图
冰城哈尔滨见证中俄工程科技界的智慧碰撞,两国科技合作迈向新高度。
10月23日,以“智启未来新引擎 共创工程新生态”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俄工程技术论坛在哈尔滨隆重举行。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身洪,俄罗斯科学工程协会联合会副主席、第一书记德鲁卡连科,黑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惠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论坛由中国科协与俄罗斯科学工程协会联合会共同主办,吸引了200余名中俄院士专家和相关机构、企业代表参加。
01 嘉宾云集:开幕盛况
本届论坛汇聚了中俄两国科技界的重要领导。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身洪亲临现场,表达了对两国科技合作的高度重视。
俄罗斯科学工程协会联合会副主席、第一书记德鲁卡连科专程参会,体现了俄方对与中国开展工程技术合作的积极态度。
黑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惠代表地方党委政府出席开幕式,彰显了黑龙江省作为对俄科技合作前沿的独特地位。
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庞达主持了开幕式。
高层代表的齐聚一堂,凸显了中俄双方在工程技术领域深化合作的共同愿望。
02 战略视野:嘉宾致辞
冯身洪在致辞中表示,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双方的科技合作持续拓展,成为推动中俄合作迈向更高水平的新动能,也为两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他强调,中国科协鼓励和支持两国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组织及企业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系统化协作机制。
德鲁卡连科指出,在全球数字化和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俄工程技术论坛已成为推动双方开展高效沟通对话、促进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
他期待本次论坛的讨论能够启迪思维,会谈和协议能够结出硕果,并最终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合作成果。
刘惠代表黑龙江省委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说,黑龙江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
他希望进一步深化中俄地方间科技合作、人文交流和产业协作,更好服务两国科技进步和长远发展。
03 务实合作:成果丰硕
论坛期间,多项合作协议的签署成为亮点。
黑龙江省科协、俄罗斯科学工程协会联合会分别与白俄罗斯科学技术联盟全国委员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拓展了合作范围。
黑龙江省海智工作站与俄罗斯科技组织签署合作协议,为后续具体项目合作奠定基础。
同时,黑龙江省科协、金砖国家工程组织联合会(筹)、中国通信学会与俄罗斯科工联、俄罗斯联邦工科大学联盟签署了中俄数字技术领域工程师能力建设谅解备忘录。
技术交流环节,4位中俄院士专家围绕工程技术领域作主旨报告,有关单位为第二届汉俄科技翻译大赛获奖选手颁奖。
这些签约和交流活动体现了论坛务实合作的特点。
04 精心筹备:周密安排
根据论坛采购公告,此次活动的筹备工作精心而周密。
采购信息显示,本次论坛的会议服务预算为74.88万元,会议场地服务预算为44.9万元。
服务内容包括参会人员车辆保障、宣传片制作、同声传译(俄语)、速记笔译、志愿者服务、专家邀请接待等全方位服务。
特别是要求志愿者会俄语,速记、同传设备质量需满足会议要求,体现了国际合作论坛的专业性要求。
场地服务方面,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会议标准的场地,包括主会场、分会场、休息区等,并配备LED、音响、灯光、舞台等设备。
为确保国际会议的特色,还特别要求菜单配备中俄双语,并需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05 前瞻布局:主题设计
本届论坛主题“智启未来新引擎 共创工程新生态”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前沿科技领域。
据中国科协官网信息,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与极地海洋装备、低空经济、油气资源开发、焊接工程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展开讨论。
主办方邀请了中俄数字产业(人工智能)、极地海洋装备、航天航空、油气资源开发、焊接工程等领域相关专家,企业、政府机构代表参加。
这些领域正是中俄两国在工程技术领域具有互补优势和合作潜力的重点方向。
论坛设置1场主论坛、3场分论坛和7个交流活动,为与会代表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机会。
合作与对话的长效机制已然建立。
从论坛走出的新思路、新项目将如种子般播撒,在两国工程技术的沃土中生根发芽,为构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科技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