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条地铁新线进入“跑图”阶段,年内通车在即
北京轨道交通建设迎来新进展,3条地铁新线全部进入开通前最后关键阶段。
10月25日,北京地铁18号线(马连洼—天通苑东)开始按运行图行车,这标志着年内计划开通的3条地铁新线(段)已全部进入“跑图”阶段。
根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和京投轨道公司发布的信息,这3条线(段)包括18号线、17号线中段和6号线南延,总长约30.1公里。
目前,这些线路正在按照开通后的运行图组织行车,采用全封闭模拟运营模式,为年内具备初期运营条件奠定坚实基础。
01 “跑图”意义:开通前的最后关卡
“跑图”是地铁开通前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在这一阶段,地铁线路按照开通后的运行图组织行车,采用全封闭模拟运营模式。
“跑图”期间,运营人员会全面检验列车正点率、设备故障率等关键运行指标,同步开展应急处置与客流疏导演练。
根据计划,这次3条线(段)的“跑图”时间将不少于30天。待各项指标达标并通过安全评估后,这些线路即可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轨道三处处长韦斌表示,通车后,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突破900公里,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和运输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02 18号线:北部东西向骨干线
地铁18号线(马连洼—天通苑东)是一条位于城市北部东西向的骨干线路,线路途经海淀、昌平两区,长约19.8公里。
全线共设车站11座,其中换乘站4座,分别为马连洼站(与16号线换乘)、回龙观东大街站(与8号线换乘)、天通苑站(与5号线换乘)、天通苑东站(与17号线换乘)。
18号线在设计和建设上有多项创新。京投轨道公司二分公司副总经理李楠介绍,18号线的车辆设计坚持“小断 面、轻量化、标准化”,是国内最轻的6辆编组B型地铁列车。
不仅如此,18号线还首次批量应用碳纤维电加热座椅,提升乘客舒适度。
回龙观西大街站是北京第一个大跨全无柱车站,整个车站18米大跨度,没有使用一根结构柱,使车站的通透性和视觉体验感更好。
03 17号线:贯穿城区南北大动脉
17号线是一条贯穿城区南北方向的大运量轨道交通干线,串联起天通苑、望京西、太阳宫、潘家园等居住区。
此次即将开通的中段从十里河至工人体育场,长约8.2公里,共设车站4座。
17号线南段(嘉会湖—十里河)和北段(工人体育场—未来科学城北)已分别于2021年和2023年开通。中段开通后,17号线将实现全线贯通。
全线贯通后,从南端的嘉会湖到北端的未来科学城北仅需66分钟,将有效引导和疏散地铁5号线、10号线客流,缓解周边交通压力。
在建设过程中,17号线中段的永安里站面临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方首次在地下暗挖有限空间采用超高压旋喷止水和加固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一行业难题。
04 6号线南延:副中心交通配套重要一环
6号线南延作为北京中心城东西向骨干线6号线的延长线,长约2.1公里,北起既有潞城站,沿运河东大街至潞阳站。
6号线南延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对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绿色出行品质,完善城市副中心交通配套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该线路在建设中采用素面混凝土技术,节约了成本和工期,实现了车站建筑中结构、设备设施与车站功能的有机整合,有效释放了原有站体空间。
05 新线亮点:技术革新与服务提升
3条新线在建设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新质生产力应用、工程技术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
18号线是北京轨道交通智慧工地示范线,也是国内首次尝试柔性直流牵引供电技术的地铁线路。
17号线中段潘家园西站为地下暗挖双层叠落侧式车站,车站北外挂厅、附属风亭及出入口与地上社区综合服务用房一体化结合,集约了城市用地。
6号 线南延则是北京市首个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招标的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对于推进工程筹划、加强投资控制、实现降本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3条地铁新线完成“跑图”并如期通车,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突破900公里,市民出行将有更多选择。
这些新线不仅有效缓解北部大型居住区的通勤压力,完善城市副中心交通配套,更通过多项技术创新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未来,北京居民可享受更加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运行效率也将进一步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