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温遇上缺水,可通过应急送水保障基本生活、检修维护水利设施、优化水资源调配及加强水质监测等措施来解决群众的用水难题,具体如下:提供应急送水服务:对于严重缺水区域,当地政府可组织力量使用运水车送水,按户或按片区分配,确保居民能获取足够的生活用水,满足基本的饮用、做饭、洗漱等需求。如内蒙古乌海海勃湾区团结新村,当地使用3台运水车保障用水,每日运水量约80立方米,基本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需求。检修维护水利设施:对辖区内的机井、水泵、灌溉渠、供电线路等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和检修。如河南民权县在麦收结束后,检修机井971眼,维修水泵72台,新换水泵56台,检修供电线路4526米,保障了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推进供水工程建设:长远来看,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通过新建水库、水厂,实施引调水工程等,扩大供水范围和供水能力。如湖北保康县以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为重点,谋划实施了白峪沟水厂、五道峡水库等重大建设项目,实现了全域安全饮水全覆盖。实施错峰分时供水:根据用水情况,合理制定供水计划,采取错峰取水、分时加压等措施,均衡分配水资源。如山西野川镇圪塔庄村村委会决定分片分时间轮流供水,每4天为一个周期,确保各片区都能均衡用水,保障村民基本生活用水。科学调度水资源: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实时监测管网压力和流量,动态调整各水厂泵站的供水量,针对用水需求较大的区域,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分配农业用水。加强水质监测:构建全流程闭环监测管理体系,增加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测频率和项目,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如甘肃高台县水质检测中心针对“千吨万人”水厂,实行日检9项关键指标动态监控,进入供水高峰期后,将日检次数增加至2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