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蔚来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和近期战略调整来看,其“最艰难的时刻已过去”的判断具有一定依据,而冲击Q4盈利目标的可行性则需结合多重因素综合分析。 一、核心财务数据与盈利公式蔚来2025年Q1营收120.35亿元,同比增长21.5%,但环比下降38.9%,主要因新旧车型切换导致销量波动。净亏损67.5亿元,同比扩大30.2%,但环比收窄5.1%,显示亏损扩大趋势有所缓解。汽车毛利率10.2%,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9个百分点,主要因Q1清库存促销导致平均售价下降15.3%。不过,Q2新车型上市后,平均售价已回升超10%,毛利率同步提升近10个百分点,预计Q2蔚来品牌单车毛利率将回升至15%左右。李斌在财报电话会上明确了盈利公式:三品牌月销超5万辆、整体毛利率17%-18%、销售管理费用率10%、研发费用率6%-7%。根据Q2指引,蔚来预计交付7.2万-7.5万辆,同比增长25.5%-30.7%,环比增长71%-78%,创季度新高。若Q4能达成月销5万辆目标(蔚来品牌2.5万辆+乐道2.5万辆),叠加自研芯片降本(单车成本优化1万元)和费用控制,盈利目标具备可行性。 二、战略调整与效率提升蔚来正通过组织架构整合和成本控制重塑盈利能力。乐道品牌与萤火虫品牌的研发、销售资源被深度整合至蔚来体系,减少重复投入。例如,乐道L60的销售团队与蔚来区域公司协同,利用换电站作为下沉市场的体验节点,降低门店成本。同时,CBU(Cell Business Unit)机制将经营单元细化至每个车型、每个站点,要求每笔投入明确ROI,研发费用目标从Q1的31.8亿元压缩至Q4的20亿-25亿元,降幅达20%-25%。自研技术红利释放是另一关键。蔚来自研的神玑NX9031芯片已在新款“5566”车型(ET5、ES6等)上应用,替代外采方案后单车成本降低1万元。此外,自研操作系统SkyOS和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如端到端NOP+)不仅提升产品竞争力,还通过规模化分摊研发成本。 三、市场挑战与风险点1. 乐道品牌销量压力:乐道L60在2025年1-3月累计交付1.48万辆,远未达月销2万辆目标。尽管5月销量环比增长42.7%至6,281辆,但Q2整体预计仍不足2万辆,四季度需实现月销2.5万辆才能支撑总目标。此外,乐道第二款车型L90(对标理想L9)需在三季度上市后快速放量,否则销量缺口难以弥补。2. 现金流与融资依赖:截至2025年Q1,蔚来现金储备260亿元,较2024年底减少159亿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尽管2025年3月通过增发和配售融资约68亿元,但仍需依赖持续融资维持运营。若Q2销量不及预期或融资环境恶化,现金流压力可能加剧。3. 竞争与政策风险:特斯拉Model Y改款、比亚迪唐EV等竞品降价可能挤压蔚来高端市场份额。此外,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政策(2024年底生效)迫使蔚来调整全球化战略,暂缓欧洲扩张,聚焦国内市场。 四、关键支撑因素1. 产品周期与毛利率改善:Q2上市的新款“5566”车型因取消清库优惠,实际售价提升10%,预计带动蔚来品牌毛利率从Q1的10.2%回升至Q2的15%,Q4随着全新ES8交付,毛利率有望突破20%。乐道L90和萤火虫首款车型的上市(Q3、Q4)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覆盖10万-80万元价格带,提升规模效应。2. 换电网络的规模化效应:截至2025年Q1,蔚来换电站超3,200座,单站日均换电次数约35次,目标年底提升至60次(盈亏平衡点45次)。合肥等地的换电补贴政策(如25万元以下车型补2,000元/台)可刺激销量,同时换电站对乐道车型的开放将提升利用率,预计2025年底60%换电站实现盈利。3. 行业对标与管理层信心:李斌多次强调,蔚来Q4盈利目标参考了理想、小鹏等友商的盈利路径。理想汽车在2024年Q4凭借月销3万辆、毛利率20%实现盈利,蔚来若能在Q4达成类似规模,结合更低的研发费用率(6%-7% vs 理想10%+),盈利可能性较高。 结论蔚来已度过2024年因供应链波动和多品牌投入导致的最困难时期,Q2新车型上市和成本控制措施初见成效。若Q4能实现月销5万辆、毛利率17%-18%、费用率达标,单季度盈利具备可行性。然而,乐道品牌的销量恢复速度、自研芯片的实际降本效果、换电站利用率提升以及融资能力,将成为关键变量。若上述因素均按计划推进,蔚来有望在2025年Q4迎来首个盈利季度,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反之,若销量不及预期或现金流恶化,盈利目标可能推迟至202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