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下半年多个大型水电工程集中投产,水电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相关上市公司收入有望显著提升。以下从行业动态、公司业绩、政策支持及市场机遇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投产高峰明确,装机规模加速释放2025年被行业视为水电投产"大年",多个在建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金川水电站(86万千瓦)、双江口水电站(200万千瓦)、沙坪一级水电站(30万千瓦)等项目均计划年内投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于2025年7月正式开工,该工程规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预计3000亿千瓦时,总投资约1.2万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水电基地。这一超级工程的启动,不仅标志着我国水电开发进入新阶段,更将直接带动设备制造、工程承包等产业链环节的需求爆发。从行业整体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2025年水电装机容量将达4.5亿千瓦,较2020年增长20%。目前在建规模超2600万千瓦,"十五五"初期将形成新的投产高峰。这种密集投产态势,为相关企业带来明确的收入增长预期。 二、上市公司业绩已现增长动能多家水电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数据印证了行业景气度提升:华能水电:受益于TB水电站全容量投产(140万千瓦)及新能源装机扩张,上半年发电量527.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7%;营业收入53.85亿元,同比增长21.84%;净利润15.08亿元,同比增幅达41.56%。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TB水电站等新增装机将持续贡献业绩,澜沧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项目更打开长期成长空间。长江电力:上半年境内六座梯级电站总发电量1266.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1%,展现出巨型水电站的稳定发电能力。川投能源:控股水电企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7.82%,平均上网电价提升11.62%至0.269元/千瓦时,量价齐升推动盈利改善。其旗下银江水电站(39万千瓦)预计年内投产,投产后年发电量15.69亿千瓦时,可增厚净利润约3.2亿元。设备制造领域同样表现亮眼。浙富控股2024年上半年水电核电业务新签订单13.53亿元,其中水电订单12.5亿元,包括湖南省资水金塘冲水库项目(2.65亿元)。随着雅下水电等超级工程进入设备采购阶段,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等龙头企业有望承接更多订单。 三、政策红利与商业模式创新共振国家"双碳"战略持续为水电行业注入动力。"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25%,水电作为技术成熟、成本可控的清洁能源,成为政策重点支持方向。具体来看:电价机制优化:水电平均上网电价低于其他电源,但近年来通过参与市场化交易,部分企业电价水平已出现提升。川投能源水电企业平均电价同比上涨11.62%,反映出市场对清洁能源价值的认可。柏文喜指出,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水电电价有望进一步反映其环保价值和供需关系。资产整合加速:国家电投等企业正推进水电资产证券化,计划将境内水电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反哺项目建设。国投电力、华能水电等企业通过定增募资,重点投向孟底沟、卡拉、RM等水电站建设,形成"融资-建设-运营"的良性循环。多能互补模式普及:水电站与风电、光伏的协同发展成为趋势。国家电投规划的雅砻江流域水光互补项目,通过水电调节风光出力波动,可将弃光率控制在5%以下。华能水电研发的"考虑时空互补性的水风光功率联合预报方法"已获发明专利,进一步提升多能协同效率。 四、长期价值与风险提示水电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成本优势显著:水电度电成本约0.27元,远低于火电的0.4元,且运营成本随折旧期满大幅下降。长江电力毛利率长期维持在65%以上,华能水电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达54.88%,均展现出超强盈利能力。高股息防御属性:水电企业普遍承诺70%以上分红率,长江电力2024年分红200亿元,股息率3.69%,在低利率环境下成为优质避险资产。调节能力稀缺性: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电网对调峰电源需求激增。水电凭借快速启停、灵活调节的特性,正从单纯电量供应者向系统调节中枢转变,其价值有望通过辅助服务市场进一步释放。需警惕的风险包括:来水波动:水电发电量高度依赖自然径流,2024年部分流域因干旱导致利用小时数下降,可能影响短期业绩。投资周期长:雅下水电等项目建设周期超过10年,期间可能面临原材料涨价、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区域分化:长江、澜沧江等流域资源集中在头部企业,东北、华北中小水电企业面临资源枯竭和竞争压力。 五、重点标的与投资逻辑1. 发电运营类: 长江电力:全球最大水电上市公司,三峡、葛洲坝等核心资产盈利能力稳固,乌东德、白鹤滩电站贡献增量,高分红特性突出。 华能水电:澜沧江流域开发主体,TB水电站等新增装机推动业绩增长,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国投电力:雅砻江流域开发主力,两河口水电站调节能力提升叠加水光互补项目落地,盈利弹性较大。2. 工程承包类: 中国电建:雅下水电工程主要参建方,深度受益于超级工程建设,海外业务(如印尼巴塘水电站)拓展提供新增长点。3. 设备制造类: 东方电气:大型水电机组核心供应商,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机组国产化主力厂商,技术壁垒高。 浙富控股:水电设备订单持续增长,危废处理业务提供现金流支撑,具备估值修复空间。 结论水电工程投产高峰的到来,将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确定性收入增长。发电企业受益于装机规模扩张和电价机制优化,设备商和工程承包商则直接承接项目增量需求。长期看,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水电的调节价值和多能互补模式将进一步凸显。投资者可重点关注资源集中、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同时留意雅下水电等超级工程的进度对产业链的带动效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