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集团在狙击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的技术应用中,通过全链条精准防控方案与多场景测序技术形成了立体化应对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核心突破: 一、全场景检测技术覆盖筛查、诊断与监测华大基因基于荧光PCR和高通量测序双技术路线,推出“筛、诊、监”三级防控方案:1. 基层快速筛查: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可在2小时内出具报告,适用于大规模人群初筛,成本低且易普及。例如在广东本轮疫情中,该试剂盒被用于海关、疾控的日常监测,有效缩短了早期病例发现时间。2. 精准鉴别诊断:PTseq™ Plus靶向高通量基因检测覆盖700多种病原,可同时鉴别基孔肯雅病毒与登革热病毒等临床表现相似的病原体,解决了传统方法易漏检的问题。3. 重症深度解析:PMseq®宏基因组测序覆盖36,000余种病原,能同时捕捉基孔肯雅、登革热、寨卡等多种病毒,尤其在复杂感染或低载量样本中表现突出。例如对高载量样本,该技术可通过序列拼接实现病毒传播路径溯源及变异监测。 二、测序技术重构病毒溯源能力华大智造的测序平台在病毒基因组解析中展现了颠覆性优势:1. 中心实验室主力——DNBSEQ-T1+: 极速性能:作为全球首款24小时产出Tb级数据的桌面测序仪,T1+集成样本制备与分析模块,实现“测序-分析一体化”闭环流程。SE50测序最快仅需7小时,显著提升突发疫情响应效率。 精准溯源:对4例基孔肯雅病毒样本的测序覆盖度均超99.9%,成功区分东中南非型(ECSA)与亚洲型病毒株。即使面对Ct值37的极低载量样本,仍通过宏转录组测序获得全长序列,验证了其在复杂样本中的兜底能力。 规模化应用:截至2025年7月,近400台华大智造测序仪已部署于全国疾控和海关系统,随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一线防控轻骑兵——CycloneSEQ: 实时快速检测:在海关口岸等场景,CycloneSEQ平台的G100-ER测序仪仅需20分钟即可达到100%基因组覆盖度,与传统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这种“即测即判”能力避免了样本转运延迟,从源头拦截输入病例。 灵活部署:纳米孔测序技术支持现场检测,无需集中运输样本,特别适合高密度样本监测与快速分型,破解了传统方法“先筛后验”的效率瓶颈。 三、技术协同构建防控闭环华大的技术体系通过检测-预警-干预全链条协同,形成了从口岸拦截到社区防控的完整闭环:输入性病例管控:海关通过CycloneSEQ实时测序快速识别传染源,疾控系统利用T1+完成基因组深度解析,结合流行病学调查锁定传播路径。本地传播阻断: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核酸检测试剂盒快速筛查,阳性样本通过PTseq™ Plus或PMseq®进一步确认型别,为精准灭蚊、隔离等措施提供依据。长期监测网络: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持续追踪病毒变异,例如2024年广州医科大学联合华大智造,通过优化的宏转录组策略成功溯源一例东帝汶输入病例,为后续防控提供了关键参考。 四、对比传统方法的革命性突破相较于依赖细胞培养的传统溯源技术(耗时数周、需BSL-3实验室且低载量样本成功率不足20%),华大的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实现了免培养、广谱筛查、全基因组解析的三大跨越。例如在2017-2019年广州40例输入病例中,传统方法仅5株成功培养,而华大技术在此轮广东疫情中对所有样本均实现高效测序,彻底改变了病原溯源的技术范式。 五、实战成效与社会价值在2025年广东基孔肯雅热疫情中,华大技术已显现显著成效:检测效率提升:基层筛查速度从传统方法的数天缩短至2小时,重症鉴别时间从数周压缩至24小时内。防控成本优化:全流程自动化减少了人工干预,尤其在大规模筛查中降低了试剂与时间成本。公共卫生赋能:通过病毒分型与溯源,相关部门得以动态调整防控策略,例如针对ECSA型病毒在本地蚊媒中的传播特点,优化灭蚊范围与人群防护措施。华大的技术突破不仅为基孔肯雅热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更通过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为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贡献了可复制的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