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启动小麦抗湿晚播培训月,夯实夏粮生产基础
秋播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下沉一线,为农民带来应对湿涝晚播的关键技术指导。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推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农业农村部于10月下旬启动小麦抗湿晚播培训月活动。
从当前开始利用一个月时间,紧紧抓住秋播窗口期,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印发技术明白纸、录制农技短视频、开通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民掌握抗湿晚播关键技术,夯实明年夏粮生产基础。
01 活动背景:应对秋汛、保障麦播
金秋十月,正值小麦秋播关键时期,然而秋汛带来的湿涝问题却威胁着主产区的麦播工作。
面对这一挑战,农业农村部紧急部署,组织开展小麦抗湿晚播培训月活动,推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
该活动立足于解决当前小麦生产面临的实际问题,利用秋播窗口期,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开展大规模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确保小麦面积落实、提高整地播种质量。
02 多元举措:线上线下全面覆盖
为确保培训活动实效,农业农村部推出了多元化培训举措,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需求:
线上培训:录制农技短视频,开通“专家话麦播”网络直播,让农民足不出户学习最新种植技术。
线下指导:派出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主产省和重点县,集中蹲点开展技术指导。
资料传播:印发技术明白纸,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抗湿晚播关键技术要点。
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扩大了培训覆盖面,提升了培训效果,确保关键技术直达田间地头。
03 关键技术:五项重点支撑麦播
本次培训月活动将重点推广五项关键技术,为抗湿晚播提供全方位支撑:
种子包衣(药剂拌种):通过种子处理,有效防治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保证苗全苗壮。
抗湿播种:针对湿涝田地,推广适用播种技术,确保在不利天气条件下顺利完成播种。
晚播应变:根据晚播实际情况,调整种植技术和品种选择,减轻晚播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精细整地:通过提高整地质量,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病虫防控: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控,降低危害损失。
这些关键技术将通过田间示范等形式直观展示给农民,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04 人员部署:专家下沉一线
为确保技术落地生根,农业农村部特别重视专家下沉指导工作。
培训月期间,将派出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主产省和重点县,集中蹲点开展技术指导。
这些专家将深入生产一线,面对面为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手把手传授抗湿晚播关键技术,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同时,通过抓好田间示范,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提高技术到位率。
05 战略意义: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丰收对于保障全年粮食安全、稳定市场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培训月活动通过推广抗湿晚播技术,着力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确保小麦面积落实,提高单产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明年的夏粮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这一活动,体现了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稳定小麦生产的重要举措。
培训月期间,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和科技小分队将深入主产省和重点县集中蹲点,面对面为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通过落实种子包衣、抗湿播种、晚播应变等关键技术,确保小麦面积落实、提高整地播种质量。
这一活动将直接关系到明年夏粮产量,成为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的重要一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