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阿维塔科技完成向华为支付第三笔34.5亿元投资款,累计支付115亿元,正式完成对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引望”)10%股权的收购,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这一交易不仅是资本层面的深度绑定,更是华为与车企合作模式的标志性突破,背后涉及股权结构调整、技术协同升级及行业格局重构等多重维度的变革。 交易核心背景与进程华为引望的前身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车BU),2024年1月正式成立为独立公司,专注于智能车载设备研发、汽车零部件制造等核心业务。此次股权交易的源头可追溯至2023年11月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的《投资合作备忘录》,当时双方约定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阿维塔为长安联营企业)将投资华为拟设立的智能汽车技术公司(即华为引望)。交易分三期推进:2024年10月阿维塔支付第一期23亿元,2025年2月支付第二期57.5亿元,2025年10月完成最后一笔34.5亿元付款。值得注意的是,赛力斯同期以相同对价(115亿元)获得华为引望10%股权,目前华为引望的股权结构为华为持股80%,阿维塔与赛力斯各持股10%。此外,长安汽车曾透露华为引望为其预留20%股权,此次由阿维塔先行持股10%,未来可能进一步调整股权比例。 资本与业务的双重绑定逻辑从资本角度看,此次交易对应华为引望估值1150亿元,而其业绩已实现显著反转:2022年亏损75.9亿元,2023年亏损收窄至56亿元,2024年上半年营收达104.4亿元、净利润22.3亿元,外部预测2025年营收将突破600亿元、利润120亿元。若按行业平均35-40倍PE估值计算,华为引望市值有望超过4000亿元,阿维塔持有的10%股权潜在增值空间显著。业务层面,双方构建了“资本+技术”的深度协同模式。作为股东,阿维塔获得华为核心技术的优先使用权:2025年上市的新款阿维塔07已全系标配华为乾昆ADS 4智驾系统及鸿蒙座舱5.0,未来还将通过OTA持续升级。更长远的是,双方约定到2030年联合推出17款产品,涵盖轿车、SUV、MPV等全品类,2026年即有5款升级车型计划上市。这种“全链条共创”模式打破了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合作边界,从产品定义、研发到营销推广实现“一个团队、一个目标”的一体化运作。 对行业格局的影响此次交易标志着华为与车企的合作从“技术供应”向“资本绑定”升级。华为此前的汽车合作模式分为三类:单纯供应商模式、HI模式(华为智选)及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而阿维塔通过入股华为引望,成为首个在HI模式基础上实现资本深度绑定的合作伙伴。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华为对技术路线的主导权(华为引望董事会7席中占6席),又通过股权绑定车企利益,避免了技术授权过程中的合作分歧。对阿维塔而言,此次交易加速了其产能与市场布局。2025年7月,阿维塔全球首个全域5G数智AI柔性超级工厂在重庆投产,该工厂由长安、华为、中国联通联合打造,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链协同能力。此外,阿维塔近期向华为交付超3000辆员工专属用车,成为华为内部智能出行首选品牌,侧面印证了双方合作的落地效果。随着华为引望股权结构的明晰,奇瑞等车企也已确认将入股,未来华为引望可能形成“华为+多家车企”的股权架构,成为智能汽车技术的核心输出平台。这种模式不仅将重塑华为与车企的合作生态,还可能推动行业资源向头部技术平台集中,加速智能汽车产业的分化与整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