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筹备服务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各项赛事陆续进行
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图景中,一场跨越三地的体育盛会正缓缓拉开它的帷幕。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9日开幕,这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地的筹备、服务保障工作有序开展,部分赛事已陆续开赛。
01 赛事筹备:全面就绪,静待盛会
本届全运会不建设集中的全运村,开、闭幕式将分别在广州和深圳举行。
比赛项目分布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19个城市举行,是承办城市最多的一届全运会。
粤港澳三地场馆共105个,其中广东赛区89个、香港赛区9个、澳门赛区7个。
广东赛区除6个临时搭建场馆将于赛前15至20天完成搭建外,其余场馆已全部完工。
02 服务保障:细致入微,彰显温度
医疗卫生保障是赛事成功举办的关键一环。
深圳市在比赛场馆及接待酒店共设置了193个医疗站点,选派近2000名学科骨干组成驻点保障团队。
“全市指定31家三甲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并全面开通医疗救援绿色通道。”深圳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交通出行保障方面,深圳交通部门围绕全市25个场馆、24家接待和“三站一场”周边的188条道路,制定了道路提升方案。
近期已完成70个项目,包括深圳湾体育中心周边道路修缮工程、光明国际马术中心配套道路工程等。
为保障运动员的饮食安全,深圳建有5200平方米的全温层运动员食品专仓。
通过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实现食材“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验收、统一检测、统一储存、统一配送”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03 区域协同:粤港澳联动,共创精彩
粤港澳三地在十五运会筹备过程中互动密切,在协同办赛等方面合作无间。
今年5月,香港赛区、澳门赛区相继联系广州赛区,希望通过广州总仓采购运动员食材。
广州总仓充分发挥集采集配优势,供港澳赛区食材统一按采购价格收取。
港澳赛区与广州赛区实现“同批次采购、同批次检测”,食材检测合格后,才能统一集中配送。
为做好开门办赛,粤港澳三地开展了多种联谊活动。
广州赛区打造“穗港(澳)同心·共筑全运”系列活动,推出全运健康跑、羽毛球邀请赛以及醒狮文化展演等30余场特色协同活动。
04 赛事进展:多项比赛已拉开战幕
虽然十五运会尚未正式开幕,但多项赛事已经陆续展开。
10月20日,十五运会帆船比赛在广东汕尾开赛,来自广东、山东、浙江等地的17支队伍228名运动员扬帆逐浪,向10块全运会金牌发起冲击。
第一阶段赛事于10月22日收官。赛事期间汕尾红海湾受天气影响,平均风速达5级至6级,最大阵风7级,对运动员的操帆控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10月18日,十五运会群众比赛围棋项目决赛在深圳开赛。在该项目中,专门设置了业余组的比赛,增强了赛事的全民性。
10月20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展演健身气功项目决赛在清远收官。来自全国40支队伍的300余名健身气功运动员同台竞技,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展演。
05 应急准备:全面演练,保障安全
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粤港澳各赛区进行了全方位综合演练。
东莞市举行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东莞赛区综合演练,内容涉及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受伤、比赛器材出现故障、看台区域观众突发情况等场景。
通过综合演练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在珠海市,举行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珠海赛区赛会志愿服动员大会。统筹调度8所高校共1500余名志愿者。
深圳市医疗卫生系统全力构建高效、专业、标准化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织密赛事健康安全防护网。
市卫健委印发了总体实施方案及21个子方案,制定场边医疗点急救响应机制以及比赛场馆急救转运工作指引。
随着11月9日开幕式的临近,粤港澳三地正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每个环节进行完善优化,力求达到最好效果。
各部门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协作意识,加强省市协同、港澳对接,健全更扁平化、更高效率的指挥体系和运行机制。
这场跨越三地的体育盛会,必将成为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成果的绝佳舞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