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帆船第一阶段收官,浙江队多项目领跑,24日晋级决赛争金
红海湾海域,百帆竞发,运动员们乘风破浪,在波涛间划出优美弧线。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帆船比赛第一阶段赛事于10月20日至22日在广东汕尾红海湾水域展开激烈角逐。来自全国17支代表队的228名运动员在混合470级、诺卡拉17级、水翼帆板级等10个竞赛小项中劈波斩浪。
第一阶段赛事结束后,各项目排名第一的选手已直接晋级第二阶段决赛。第二阶段决赛于10月24日展开,全部赛事预计于10月30日落下帷幕,共产生10枚金牌。
01 赛事概况:风高浪急中的技艺较量
十五运会帆船比赛于10月20日正式扬帆启航,在广东海上项目训练中心及附近水域举行。
首日赛事为第一阶段竞赛日,共设10个项目。
共有17支参赛队伍、90名运动员、147名教练员以及186名裁判员参与。
比赛地在汕尾红海湾,这里是全国著名的“海上运动基地”。
这片海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年平均风速适宜,水质清澈。
特别是遮浪半岛的地形使得两侧海域一侧风急浪高、一侧风平浪静,被誉为“动静相宜”的神奇海域,非常适合帆船帆板比赛。
02 竞技风采:各代表队激烈角逐
浙江队作为国内帆船帆板领域的一支劲旅,本次派出了37名队员的强大阵容。
队伍形成了以奥运三朝元老、五战全运会的徐臧军,同样五战全运会的陈莎莎等为核心的经验丰富的老将阵容,同时也涌现出周可、徐逸飞、黄敬业等一批迅速成长的年轻队员。
海南帆船队则派出了17名选手,参与其中8个小项的角逐。
在混合470级第一阶段比赛中,海南队的吴丽兰/韦传亮组合发挥稳定,两轮均位列第3,目前暂列总排名第二位,展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
本次赛事参赛队伍不仅有广东、上海、山东、浙江等传统强队,还有北京、内蒙古等新军,展现了帆船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日益广泛的影响力。
03 比赛结果:第一阶段优胜者出炉
经过激烈角逐,第一阶段各项目排名第一的选手均已产生。
浙江队成为第一阶段的大赢家,在多个项目中表现突出。
池清斌(浙江队)获得男子水翼帆板级第一阶段第一名
黎咏琪(福建队)获得女子水翼帆板级第一阶段第一名
武建岗(山东队)获得男子水翼风筝板级第一阶段第一名
肖美婧(上海队)获得女子水翼风筝板级第一阶段第一名
汪鑫/戚天宇(上海队)获得男子49人级第一阶段第一名
王颖倩/苏晓雅(浙江队)获得女子49人级第一阶段第一名
徐建勇/肖海伦(浙江队)获得混合470级第一阶段第一名
范常航/许华妹(广东队)获得混合诺卡拉17级第一阶段第一名
唐元帅(山西队)获得男子爱尔卡7级第一阶段第一名
张东霜(上海队)获得女子爱尔卡6级第一阶段第一名
04 赛场环境:风浪考验选手技艺
赛事期间汕尾红海湾受天气影响,平均风速达5级至6级,最大阵风7级,对运动员的操帆控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赛选手们顶风冒雨,在风高浪急的环境中克服降温和小雨的影响,劈波斩浪,扬帆竞渡,最终顺利完成比赛。
首日比赛天气以阴天为主,傍晚前后出现了零星小雨。
大风天气对选手的技术与心理素质构成极大考验,也使得比赛更具悬念和观赏性。
内蒙古队运动员刘运生在完成首日的水翼帆板比赛后坦言,他对自己在当天比赛的表现颇为满意,尽管面对较大的风浪,使得船只操控有难度。
05 赛事保障:全方位服务确保公平安全
为应对降温等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组委会启动多项保障措施。
不仅为运动员提供热姜汤驱寒,还增派救生艇加强水面巡查。
通过多部门协同联动,全力确保赛事安全与公平。
06 晋级规则:优胜选手直通决赛
根据规则,第一阶段各小项的第一名选手将直接晋级第二阶段决赛。
其余晋级第二阶段决赛选手则根据各小项的参赛人数及第一阶段排名成绩确定。
香港代表队出战滑浪风帆iQFOiL及帆船ILCA赛事,欧令扬及张子悦分别在男、女子iQFOiL以第5名及第13名完成,无缘晋级正赛。
正赛于10月24日开始,出战的港队代表包括ILCA7的贝俊龙,ILCA6的洛雅怡,49人级的阿辉/祥杰、Emily Polson/麦晓彤,以及iQFOiL的郑清然、马君正。
10月24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帆船项目第二阶段比赛已在广东省汕尾市展开。各色帆船再次在红海湾破浪前行,运动员们调整风帆角度,压舷、转向、冲刺的身影,成为海面上最美的风景。
随着第一阶段比赛收官,运动员们正积极调整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决赛挑战。全部赛事预计于10月30日落下帷幕,10枚金牌将各归其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