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上市公司扎堆做股东,这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有何背景?
埃斯顿、绿的谐波、泉峰汽车等上市公司名字共同出现在一家新成立机器人公司的股东名单上,资本市场正用真金白银为具身智能赛道投票。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江苏鼎汇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周爱林,注册资本6000万人民币。
该公司的经营范围覆盖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硬件销售、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等。
其股东阵容引人注目,包括埃斯顿(002747)、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绿的谐波(688017)、安培龙(301413)、泉峰汽车(603982) 等多家上市公司及行业龙头企业。
01 行业热潮
今年以来,机器人赛道,特别是具身智能和家庭机器人领域,成为资本追捧的热点。
就在本月,乐聚机器人宣布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深投控资本、深圳龙华资本、东方精工、拓普集团等多家知名机构。
这轮融资将用于强化核心技术研发、深化产业链布局,推动人形机器人迈向大规模量产与多元化场景应用。
同时,卧安机器人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拟成为“家庭机器人第一股”。
该公司在2023年和2024年均实现盈利,2024年经调整EBITDA达2610万元,展现出家庭机器人市场的商业化潜力。
02 战略布局
上市公司们布局机器人领域并非偶然,而是基于自身业务发展的战略考量。
以汽车内饰材料制造商明新旭腾为例,该公司10月20日公告,与上海清宝引擎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主营灵巧手的设计、制造、生产、销售。
明新旭腾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快速进入仿生电子皮肤、轻量化材料等新兴领域”,“加快推进机器人业务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
在资本层面,上市公司投资机器人公司也成为一种趋势。
傅利叶智能获得上市公司润阳科技不超过3亿元的战略投资,投前估值已达80亿元。
润阳科技投资傅利叶智能,一方面是看好通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拓展其发泡材料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场景。
03 技术驱动
资本市场对机器人赛道的热情,源于对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的预期。
据Stratistics Market Research Consulting的测算,2022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约为14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704亿美元,2022-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3%。
在中国,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有望达到59%。
四维图新首席执行官程鹏认为,未来3-5年辅助驾驶领域将出现颠覆性技术升级:“一定会出现连方向盘、刹车都没了的量产车”,这些产品将在“物流场景、无人送货场景实现”。
04 生态协同
从江苏鼎汇的股东结构来看,产业链协同特征明显。
埃斯顿是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绿的谐波是精密传动装置提供商,泉峰汽车则专注于汽车零部件领域。
这些企业联手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可以实现技术、市场、供应链等方面的互补与协同。
类似的协同模式在乐聚机器人的发展路径中也可见一斑。
该公司不仅与东方精工联合打造大规模人形机器人产线,还与和而泰、东方精工联合成立人形机器人控制器公司,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随着江苏鼎汇的成立,埃斯顿、绿的谐波、泉峰汽车等上市公司已在同一张股东名单上汇合。
资本市场对机器人赛道的热情只是开始,随着技术突破与场景拓展,具身智能机器人有望在工业、家庭、医疗等多个领域快速落地。
从乐聚机器人的近15亿元Pre-IPO融资,到卧安机器人赴港上市,再到一群上市公司联手设立新公司,机器人行业正迎来资本与产业的双重共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