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龙头公司密集赴港上市 港股今年以来IPO募资总额超1900亿港元
全球资本正在香江两岸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A+H”上市热潮。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这些A股市场的龙头公司正不约而同地奔赴香港上市。今年以来,港股市场IPO募资总额已超1900亿港元,位居全球交易所首位。
这一数字背后是前所未有的活跃度——超过70只新股今年已在港成功挂牌交易。
更引人注目的是,截至10月21日,有78家A股上市公司已在港交所排队等候,还有多家已公告拟在港上市。这股由A股龙头公司引领的赴港上市浪潮,正重塑着香港资本市场的格局。
01 热潮涌动:港股IPO的全球领先地位
港股IPO市场在2025年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募资活跃度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
截至10月21日,港股市场IPO募资总额已超过1900亿港元,这一数字让香港重登全球募资榜首的位置。
德勤预计,今年香港将有超过80只新股上市,募资额将达2500亿至2800亿港元,预示着下半年港股IPO市场将继续保持活跃。
从全球视角看,香港交易所已成为全球企业尤其是内地企业首选的上市地之一。Wind数据显示,今年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总额(包括IPO与再融资)达4375.9亿港元,同比增幅高达260.41%,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02 A+H新模式:行业龙头成为主力军
与以往中小企业为主的赴港上市潮不同,本轮热潮的显著特征是A股行业龙头公司成为主力军。
截至10月21日,今年已有11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登陆港股市场。
目前在港交所排队的78家A股公司中,包含了众多各行业的龙头企业。
从市值构成来看,有11家为千亿市值公司,包括立讯精密(4452.83亿元)、阳光电源(超3100亿元)、牧原股份(超2700亿元)等。
此外,还有12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在500亿-1000亿元之间,22家市值在200亿-500亿元之间。超七成排队企业的总市值在200亿元以上。
从行业分布看,有44家来自电子、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等科技板块,占比近六成,凸显了科技企业在当前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性。
03 案例聚焦:企业赴港上市的多元路径
剑桥科技:打造港股CPO第一股
剑桥科技于10月20日至10月23日招股,预计10月28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由国泰君安国际独家保荐。
公司计划发行6701万股H股,每股发行价上限为68.88港元。若全额行使超额配股权,最高募资总额达46.15亿港元(约5.94亿美元)。
此次上市引入了包括霸菱、摩根士丹利、红杉二级、IDG二级等16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金额达2.90亿美元。
剑桥科技是少数向全球客户提供光模块、有线宽带接入设备及无线网络接入设备的公司之一。以2024年销售收入计算,公司在全球综合光学与无线连接设备行业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4.1%。
均胜电子:通过聆讯的汽车电子全球领导者
均胜电子于10月17日通过港交所IPO聆讯,拟赴港上市。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超过300亿元,其中海外市场收入占比高达74.6%。
公司为中国和全球第二大汽车被动安全产品供应商,客户覆盖超过100个全球汽车品牌,包含特斯拉、大众、福特、丰田、比亚迪等国内外主流车企。
恒瑞医药:医药巨头的H股征程
恒瑞医药已于今年5月完成H股发行,发行价区间定为每股41.45港元~44.05港元。
如果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及发售量调整权,恒瑞医药此次发行H股最高可达2.97亿股,最高募资额可达130.8亿港元,成为近五年港股医药企业IPO最高募资额。
此次IPO的基石投资者包括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景顺、瑞银全球资产管理集团、高瓴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04 驱动力量: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激励
政策支持是推动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重要力量。2025年,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加强合作,简化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审批流程,推动“两地上市”机制常态化。
港交所在2025年进一步下调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将已商业化公司市值要求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从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
审核效率的差异也是企业选择赴港的重要原因。据德勤中国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平均审核周期为4.2个月,远低于A股的8-12个月。
港交所“即递即审”的电子化流程,最快6周可完成聆讯,时间成本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需求也在增长。南下资金持续净流入港股市场,截至近期,南下资金年内净流入港股金额已超过45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05 结构变革:港股市场的深远转型
A+H公司增多对港股市场存在结构性影响,能够提升港股流动性与定价效率,同时可以优化港股行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A+H公司增多能够提升港股流动性与定价效率,同时可以优化港股行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强化国际资本配置枢纽功能。
中金公司研究部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认为,A+H上市浪潮将长期改善港股市场结构,优质公司会吸引更多资金沉淀,强化香港作为中国资产投资窗口和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
随着更多A股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港股的“含科量”将显著提升。业内人表示,排队赴港上市企业数量激增且不乏A股行业头部企业,科技、出海优势行业成为主力军,这一趋势将为港股提供更多优质标的,并提升市场“含科量”。
南下资金年内净流入港股已超过4500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些资金主要流向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可选消费等板块,与IPO递表行业分布高度一致。
随着更多优质中国资产通过港股平台对接全球资本,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A+H上市浪潮将长期改善港股市场结构,”中金公司研究部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表示,“优质公司会吸引更多资金沉淀,强化香港作为中国资产投资窗口和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