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和北向资金共同加仓,三季度重点布局11只A股(附名单)
国际资本与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深度共鸣,正通过QFII与北向资金的同步动向清晰展现。
随着2025年三季报陆续披露,外资在A股市场的布局路线图逐渐清晰。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10月22日,共有37家上市公司三季报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出现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身影,合计持仓市值达62.71亿元。
更引人关注的是,QFII与北向资金在三季度共同加仓了11只A股,这些股票多数属于“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凸显外资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坚定看好。
01 外资布局新动向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股市表现亮眼,上证指数上涨超12%,深证成指涨幅近30%,为外资增持提供了有利环境。
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QFII在三季度新进重仓18股、增持11股、减持8股。
与新进和增持相比,外资的减持动作相对谨慎,显示出整体乐观的态度。
02 外资共振:QFII与北向资金共同加仓11股
在QFII新进或增持的29只个股中,有11只股票同样获得了北向资金的加仓,形成“外资共振”现象。
这11只股票如下:
铂科新材(北向资金持股量环比增长868.82%)、大族数控、中材科技(以上两只北向资金持股数量环比增长均超400%),以及中国西电、神马电力、思源电气等。
值得注意的是,铂科新材、大族数控、中材科技均为QFII三季度新进重仓股,且前三大市值的新进重仓股——铂科新材、中材科技、中策橡胶的期末持股市值分别达到6.07亿元、4.99亿元和4.62亿元。
以铂科新材为例,该公司不仅获得北向资金868.82%的环比增持,一跃成为第二大流通股东,同时巴克莱银行、瑞士联合银行等QFII也在第三季度新进重仓该股。
03 聚焦新质生产力
三季度,外资的投资偏好清晰地指向了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科技成长股。
QFII新进或增持的个股中,重点覆盖了锂电池、商业航天、芯片等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
具体来看:
锂电池板块:中材科技、北纬科技
商业航天板块:天银机电、星网宇达
芯片板块:联芸科技、铂科新材
从行业分布看,两大外资共同加仓的个股中,电力设备行业数量最多,共有3只,包括中国西电、神马电力、思源电气,均属于电网设备细分领域。
这一布局与我国电网建设持续加速的背景高度契合。
国家电网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家电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4200亿元,同比增长8.1%,2025年全年投资规模有望突破6500亿元。
04 业绩支撑股价
外资的精准布局离不开基本面支撑。
在37只QFII重仓个股中,有25只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另有星网宇达扭亏为盈,整体业绩报喜比例超过70%。
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个股中,永鼎股份、光庭信息、圣农发展等8只股票净利润实现同比翻倍。
其中,永鼎股份增速最高,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29亿元,同比增长474.3%。
星网宇达则实现扭亏为盈,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0.54亿元,环比、同比均扭亏为盈,盈利能力较上半年大幅提升。
05 国际机构看好中国股市
近期,多家外资机构发布报告,对中国股市持续乐观。
高盛研究部股票策略分析团队在10月22日的研报中表示,中国股市有望步入更具持续性的上行趋势,预计主要股指到2027年底将上涨约30%。
高盛的判断基于四大理由:有利于市场的政策窗口已开启、中国经济加速增长、市场仍处于低估值、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再配置。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也表示,从全球投资人的总体配置来看,中国股票资产的仓位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从长期来看,全球投资人对中国资产的进一步增持将是大势所趋。
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机构的乐观预测,到QFII与北向资金在三季度的共同加仓,都指向同一个结论:国际资本正加速配置中国资产。
外资用真金白银投票,投向的不只是当下的业绩增长,更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新质生产力”带来的长期价值。
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增持,才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