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发行市场热度重燃,一天募资近20亿元现象再现
市场热度与理性发行并存,年内超10亿元权益基金已接近40只。
中欧基金10月21日发布公告称,新成立的中欧价值领航混合基金募集规模达19.7亿元,获近万户有效认购。
由于10月16日发售当天募集规模就接近20亿元的上限,该基金不得不提前结束募集,原定发售期为10月16日至10月28日。
这并非个例。近期,成立规模接近或超20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逐渐增多。
10月14日成立的易方达港股通科技混合基金和鹏华制造升级混合基金,募集规模均接近20亿元;9月底成立的平安研究驱动基金规模也超过20亿元。
01 市场回暖:权益基金发行显著升温
基金发行市场正迎来一股暖流。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5年以来成立的偏股混合基金已有205只,募集规模达到1034.36亿元,其中有36只基金募集规模在10亿元以上。
这一数据与去年形成鲜明对比。
2024年全年虽有224只偏股混合基金成立,但募集总规模仅610.36亿元,募集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基金只有6只。
从单月情况看,下半年以来募集超10亿元乃至20亿元的大规模基金明显增多。
7月份,大成洞察优势、华商致远回报等基金成立规模超过20亿元;8月份,易方达价值回报、中欧核心智选的募集规模均超过20亿元。
9月份,成立规模超10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更是层出不穷。
交银港股通优质精选(16.84亿元)、银华甄选价值回报(11.40亿元)、永赢锐见先锋(13.39亿元)、国泰优质核心(16.17亿元)等纷纷登场。
成立于9月初的招商均衡优选,募集规模甚至接近50亿元,是2023年5月至今募集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
02 背后动因:业绩驱动与市场理性
基金发行市场的回暖,主要得益于基金业绩的显著提升。
根据Wind统计,截至10月21日,全市场偏股混合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超过25%,其中有7只基金收益率超过100%。
业绩的提升吸引了投资者重返市场。
“虽然年内基金业绩很好,但基金公司的营销已趋于理性。”华南一家中小公募的市场人士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从成立基金的规模看,规模较大的基本是在20亿元上下。这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基金公司在供给端通过设定规模上限的结果。在当前行情下,无论对基金经理投资还是基民体验,都是有利的。”
与以往牛市期间动辄出现百亿级“爆款”基金相比,当前基金公司在发行热度回升之际,表现得更加克制。
北京一位基金人士也确认,从直观上看,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回暖的趋势较为明显。
03 大佬动向:知名基金经理积极布局
在市场热度提升的同时,知名基金经理也展开了新一轮布局。
10月21日,东山精密最新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显示,傅鹏博和朱璘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基金首次现身,持股数量为2134.17万股,成为公司第五大流通股东。
同样,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基金也首次出现在东山精密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持股数量为1177.53万股。
虽然谢治宇在今年上半年已有交易东山精密的踪迹,但截至6月底,该股曾被清仓。此次再买入后,兴全合润基金首次进入东山精密的大股东行列。
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则是继去年一季度以后,重回东山精密前十大股东行列。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该基金就已陆续增持,至今年二季度末已成为隐形重仓股,三季度更是大手笔加仓超1300万股。
04 板块偏好:机器人与AI概念受青睐
从基金经理的调仓动向看,机器人概念股和AI板块个股受到多位百亿基金经理的青睐。
东山精密作为PCB龙头企业,自8月以来获得长江证券、招商证券、上海证券、浙商证券等多家券商的买入评级。
研报多提到,AI业务有望带动公司业绩增长。该公司拟收购索尔思100%股权,通过此次收购能够快速切入光通信市场,进一步加大在AI领域布局。
除东山精密外,长源东谷的三季报也显示,6只公募基金现身前十大股东。其中,范妍在管的富国稳健增长新进,最新持股数为230万股。
浙商证券研报提到,长源东谷一方面聚焦新能源领域,混动缸体缸盖领域发力显著;另一方面则是前瞻布局机器人关键部件,重点推进灵巧手、机械臂等高性能核心模块的研发与工程化路径建设。
闫思倩管理的鹏华碳中和也在三季度增持恒而达,至134.87万股。
05 风险提示:跨境ETF溢价需警惕
在市场热度提升的同时,风险管理也不容忽视。
近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紧急发布风险提示,指出多只跟踪境外指数的跨境ETF溢价率较高,盲目追高可能导致重大损失。
10月21日,华夏基金午盘收盘前后连发两则公告,提示旗下华夏野村日经225ET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
同日,华安基金也针对旗下华安日经225ETF出现较大幅度溢价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
这些风险提示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即使在市场热度回升的背景下,也需保持警惕,避免盲目跟风。
基金发行市场回暖的同时,基金经理们的调研步伐也在加快。从AI到机器人,从消费到新能源,新一轮布局正在展开。
市场总是在波动中前行,短期热度难以持续,但长期来看,基金公司对发行规模的理性控制,以及对风险提示的及时发布,有助于行业更稳健发展。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点出了当前市场微妙的平衡点:“无论对基金经理投资还是基民体验,都是有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