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发布科学大模型一站式开发平台,AI赋能科研创新
科学智能领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国内首个科学大模型一站式开发平台正式亮相。
在2025年中国计算机大会上,中科曙光重磅发布了国内首个科学大模型一站式开发平台OneScience。这一创新平台致力于解决科研工作者在开发科学大模型时面临的多重挑战,大幅降低AI用于科学研究的门槛。
该平台遵循AI计算开放架构理念设计,依托曙光AI超集群国产算力,深度复现并集成数十个AI for Science热点模型及数据集。
01 破解科研困境:科学大模型开发的门槛之殇
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与日俱增,传统研究方法在面对诸如气候变化预测、新材料发现等重大科学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科学大模型虽能加速科研进程,但开发过程却充满障碍。
科研人员普遍面临开发环境复杂、模型与数据获取困难、训练代码稀少、模型性能优化效率低等共性问题。
这些技术瓶颈严重制约了AI在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许多科研机构特别是中小型研究团队望而却步。
OneScience平台的诞生,正是为了破解这一困境,让科研人员能够聚焦于科学问题本身,而非陷入工具和平台的繁琐细节。
02 平台核心价值:百倍效率提升的开发革命
OneScience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革命性的效率提升。
该平台支持地球科学、生物信息、流体仿真、材料化学等领域用户面向自身业务场景开发新模型,并实现百倍提升模型研发与优化效率,让用户三小时开发一个模型成为可能。
这一效率飞跃主要得益于平台的多项创新设计。
OneScience在国产GPU上的复现与优化支持模型代码,已可通过Github、Gitee、超算互联网等多个社区平台向业界开放下载,极大降低了科研人员的入门门槛。
平台遵循AI计算开放架构理念,这一架构由中科曙光协同AI芯片、整机、大模型等20多家AI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发布,旨在面向大规模智能计算场景,构建以GPU为核心的紧耦合协同创新体系。
03 生态建设与开放协作:构建科学智能新生态
OneScience平台的建设体现了深度的生态思维和开放理念。
平台集成的数十个AI for Science热点模型及数据集,覆盖了多个前沿科学领域,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这种一站式、集成化的方法,有效解决了科学智能领域长期存在的“碎片化”问题。
通过统一开发环境、标准化工具链和优化算法库,平台让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能够在同一技术底座上协作创新。
在平台发布之际,中科曙光还举办了“智算超集群专题论坛”,深入分享《面向大模型训推的Al超集群软硬协同优化》、《大规模超智融合系统智能监控运维实践》等前沿实践报告。
这些技术分享有助于推动整个科学智能生态的健康发展。
04 政策背景与未来展望:“人工智能+”时代的科研新范式
OneScience平台的发布恰逢其时。
伴随AI技术发展,尤其是《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出台后,人工智能加速科学发现进程的“AI for Science”领域,正成为科学界与产业界焦点。
这一平台不仅是一个技术产品,更是国家层面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战略在科研领域的具体实践。
它展示了中国在科学智能基础设施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大模型开发门槛的降低,我们有望看到更多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利用这一平台,在基础科学研究和高精尖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推进,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科研工作者借助类似OneScience这样的平台,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学智能的未来,正从一个个可复现的模型代码开始,悄然塑造着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