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错机票立刻取消仍被扣两千多元,合理吗?
一分钟的时间误差,两千多元的经济损失,上海陈先生的遭遇引发众多消费者共鸣,也折射出机票退改规则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上海市民陈先生一家三口在云南旅游时,4岁多的女儿突发严重高原反应,情急之下他预订返沪机票时输错出发地,发现错误后立即取消订单,前后仅间隔1分钟,但仍被收取了2000多元退票手续费。
陈先生无法接受的是,他下单后第一时间就提出取消申请,为何3张票中仅有女儿的机票拦截成功,他和妻子的两张成人票依然正常出票。
旅游平台表示,退票费由航空公司收取,平台仅能协助沟通;而航空公司则称,退票费为正常收取,无法办理全退。
01 高额退票费频发
“飞机退票贵” 一直是网友们吐槽的焦点话题。
近年来,旅客因个人信息填写错误,最终被收取“巨额”退票费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一话题也多次引发社会关注与讨论。
在黑猫投诉平台,2024年机场航司领域的投诉量接近3.9万件,较2023年增长了56.18%,高额改退费成为投诉的典型问题之一。
在OTA(在线旅行社)领域,2024年投诉量超过17.4万件,在机票预订方面,消费者普遍反映退改签政策不合理,收取高额手续费等情况。
02 航司退票规则差异
记者查询不同第三方购票平台的订票系统看到,在飞机票退改费用的相关说明中,多家平台均明确 “退票费由航空公司统一收取” 。
具体而言,退改票收费规则以各航空公司官方网站公示为准,航空公司、机票价格、退票时间、折扣幅度等因素,都会影响退票费用。
不同航空公司对于乘客自愿退改费用收取的规定有显著差异。
以2025年12月1日杭州飞广州的航班为例,南方航空和长龙航空的票面价均为550元左右,但退票费用相差甚远。
南方航空起飞前168小时(含)之前退票收取票面价的20%,而长龙航空起飞前336小时(含)之前就收取票面价的50%。
03 退改规则的法律争议
从法律角度看,旅客购票后即与航空公司成立运输合同关系。
航空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民航局尚未针对“旅客因个人信息填写错误而退票”的情况,出台统一的收费标准。
实际执行中,各航司均是按照自身制定的服务细则和退改签规定执行。
有部分航司出台了错购机票可在2小时内通过航司官方渠道免费退票的政策,但一般不适用于第三方平台。
江苏天倪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志华认为,若航司或平台未按阶梯收费且扣费显著高于实际损失,可能违反相关规定。
从违约金规定角度来看,按司法实践来看,约定的违约金超过“损失范围”的30%的,一般可认定为违约金过高。
04 人性化解决方案缺失
陈先生的遭遇并非没有其他解决途径。若消费者因家人身体不适需退票,提交相关医疗证明后,通常可通过“病退”申请免费退票。
也就是说,陈先生可以提交女儿高反的医疗证明,尝试申请病退来挽回损失。
这一解决方案本该在第一次沟通时就被告知,却因各方的推诿而被忽略。
对于机票退改难、退改贵问题,民航局在2018年的《关于改进民航票务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航空公司要制定机票退改签收费“阶梯费率”。
即根据不同票价水平和时间节点等,设定合理的梯次收费标准,不能简单规定特价机票一律不得退改签。
然而,这一规定在国际航班中的执行并不理想。
05 消费者的期盼与建议
不少消费者表示,希望航空公司能推出更人性化的退票政策,比如推广“退票缓冲期”。
在缓冲期内申请退票,可免收手续费或仅收取少量费用,既能让大家及时修正购票失误,避免因一时手误承担高额损失,也能进一步平衡航司与消费者的权益,维护消费公平。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廖建勋建议,平台、航司要建立分级阶梯收费制度,可以参考高铁退票费标准模式,设置合理梯度。
并且明确可以允许低价票收取一定手续费,但应有一个合理的上限,而对于全价票可免费退改。
此外,对医疗、家庭变故等不可抗力,提供免费退改通道。
法院在类似案件中表现出了对消费者的理解。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曾判决一起预订酒店后因故取消的案例,认为消费者在预订成功后十几分钟要求取消,并不会对平台造成太大实际损失,以扣取全额房款为违约后果,对消费者有失公平。
法律专家指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损失范围”的30%的,一般可认定为违约金过高。
面对规则与人性化的博弈,我们不得不问:当错误在瞬间被发现且未造成任何实际损失时,高昂的退票费究竟是在弥补损失,还是在制造不公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