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火箭“发射王”星河动力启动IPO辅导,商业航天上市潮启幕
国内民营火箭行业首次成功发射中,每两次就有一次由星河动力完成,这家行业领军企业正式向资本市场迈进。
证监会官网10月22日披露,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北京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星河动力有国内民营火箭“发射王”之称,其火箭成功发射次数占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次数的51.3%。
这意味着,国内民营火箭每两次成功发射中,就有一次来自星河动力。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为27家客户将8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下国内民营火箭企业发射次数、服务客户数、发射卫星数及成功率四项第一。
01 行业领袖
星河动力成立于2018年,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量产、高密度发射并实现商业化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
在商业航天这个高技术壁垒、高资金需求的领域,星河动力用七年时间构建了全链条技术能力,从总体设计到动力系统、结构设计、电气系统、地面测发控系统,主要核心系统及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
该公司开创了民营商业航天的多个“首次”:率先将组网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国内首家掌握海/陆全发射能力、率先突破针栓式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以及首创火箭末级留轨商业应用服务等。
02 产品矩阵
星河动力构建了覆盖多市场需求的完整产品线。
“谷神星一号” 作为已量产的轻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主要瞄准微小卫星市场。
“谷神星二号” 中型固体运载火箭适配中型组网/补网需求,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实现首飞。
而最受市场关注的 “智神星”系列 是可重复使用的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瞄准大型星座组网市场,同样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首飞,2026年量产。
这一系列产品布局显示了星河动力从当前商业发射到未来大规模星座组网服务的清晰战略路径。
03 资本助力
今年9月,星河动力宣布完成24亿元D轮融资,这是截至目前国内民营火箭公司金额最高的单轮融资。
本轮投资方阵容强大,包括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及南京六合区各级投资平台、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等多地政府背景产业基金。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快“智神星”系列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谷神星二号”中型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及相关生产、测试、发射能力建设。
股权结构方面,辅导文件显示,刘百奇与刘建设为一致行动人,两人直接持有及间接控制星河动力32.36%股份,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04 行业浪潮
星河动力冲刺IPO并非孤例,商业航天领域正迎来一波上市潮。
今年三季度以来,多家商业航天公司加速启动上市进程。
除星河动力外,天兵科技、蓝箭航天、中科宇航、屹信航天等也均于年内启动上市辅导。
这股商业航天上市潮的背后,是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
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提出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这一政策为尚未盈利但具备高成长性的商业航天企业打开了资本市场大门。
05 商业前景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数据显示,我国商业航天正加速迈入规模化发展期,预计2025年将突破2.5万亿元。
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星河动力已制定了清晰的产品迭代路径。
“智神星”系列液体火箭项目已获得国家“两重”工程支持,并进入国家互联网星座发射供应链。
该系列重复使用液体火箭,计划将发射成本降低至传统模式的50%以下,这种成本优势将极大促进低轨卫星互联网、空间站货物补给等市场的发展。
星河动力创始人、董事长刘百奇此前表示,未来运载火箭形成“航班化”常态发射后,安全可靠、价格合理、按时履约将是火箭能赢得市场的关键。
随着商业航天产业链日益成熟、应用场景持续深化,这片星辰大海不仅将成为驱动中国新质生产力腾飞的强劲引擎,也有望重塑全球航天格局。
星河动力等头部企业加速拥抱资本市场,预示着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