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盘突发!多只A股直拉涨停,深圳国资概念活跃
股市尾盘的突然拉升,总是充满戏剧性与悬念。
收盘前半小时,量子科技板块突然暴力拉升,由微跌0.02%飙升逾2%;科大国创在最后十几分钟垂直拉升至20%涨停,达华智能、神州信息同步直线涨停。
几乎同一时间,深圳国资概念股已掀起涨停潮:建科院“一字”涨停,深水规院飙涨14%,广田集团、特发信息、深赛格、深物业A、特力A等十余只股票纷纷涨停。
01 尾盘逆转
10月23日的A股市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尾盘逆转”戏码。
三大指数早盘低开调整,午后却逐渐震荡走高。最终收盘时全线翻红,上证指数坚守3900点,深证成指13000点也失而复得。
市场成交进一步回落至1.66万亿元,创下两个半月来新低。
在整体交投清淡的背景下,尾盘突发异动尤为引人注目:量子科技板块在收盘前半小时内出现快速拉升。
科大国创、达华智能、神州信息等多只个股同步直线涨停。
几乎同一时间,深圳国资概念股已掀起涨停潮。
根据中国证券网报道,建科院在10月23日“一字”涨停,报20.74元/股,上涨20.02%。
深水规院、广田集团、特发信息、深赛格等十余只深圳国资概念股均涨超10%。
02 政策催化
深圳国资概念的集体狂飙,并非无源之水。
直接催化因素是昨日盘后深圳市发布的 《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
这一方案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设定了明确量化的目标:到2027年底,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0万亿元,培育形成千亿级市值企业20家。
同时,累计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
《行动方案》聚焦两大产业方向:一方面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支持“链主”企业开展上下游并购重组;
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在合成生物、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赛道上积极开展并购重组。
市场立即将这一政策解读为深圳国资旗下上市公司将迎来新一轮资产整合与价值重估的重大利好。
03 资金布局
在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市场资金迅速向深圳国资概念股聚集。
截至10月23日收盘,深圳国企改革板块全面爆发,板块10余股涨停。
其中,建科院20CM涨停,深水规院涨超13%,广田集团、特发信息、深赛格、深物业A、特力A、中新赛克、深纺织A等多股10CM涨停。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深圳本地股今年以来已积累显著涨幅。
如沙河股份年内涨幅超100%。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优必选今年以来涨幅超过147%。
在算力赛道上,英维克、协创数据今年涨幅分别超128%、104%。
有分析认为,此次《行动方案》的出炉,有望进一步加速推动深圳本地股,尤其是当地国企的并购重组步伐。
深圳国资系近期也在持续加码投资力度,如10月16日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揭牌成立,首期规模50亿元。
04 量子赛道
与此同时,量子科技板块的尾盘异动同样受到消息面驱动。
消息面上,当地时间10月22日,Alphabet旗下谷歌宣布,其量子计算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全新算法(命名为“量子回声”),该算法能够以量子方式计算分子结构,运行速度比顶级超级计算机快1.3万倍。
这一科学突破迅速在A股市场引发连锁反应。
据数据宝统计,48只量子科技股尾盘获得4.4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
其中8只量子科技股尾盘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在1000万元以上,科大国创、神州信息2股尾盘主力资金净流入超过1亿元。
科大国创在投资者问答平台上表示,公司积极关注量子科技的发展,通过参股投资方式前瞻布局了量子科技产业优质企业,并积极推动量子软件方向的协同与合作。
05 布局思路
随着深圳国资概念股的集体爆发,市场关注点自然转向如何挖掘相关投资机会。
从政策导向来看,“国资+新质生产力” 组合成为核心方向。
深圳市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对轻资产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标的估值包容度,加快国资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
这意味着深圳国资旗下的上市公司,尤其是那些可能注入优质科技资产的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事实上,深圳国资已打造了规模庞大的国资基金群,包括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各类基金超过500支,基金总规模超7000亿元。
这些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资金规模超90%,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市场资深人士表示,真正高质量的并购重组既是微观层面企业快速成长、做大做强的路径,也是中观层面推动产业整合升级与创新能力突破,以及宏观层面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催化剂,是多维度的共赢。
随着尾盘拉升的结束,交易日落下帷幕,但资本市场的故事从未停歇。深圳国资概念股的狂欢,仅仅是新一轮价值重估的开端。
数据显示,目前深圳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18家企业市值超过千亿元,港股市场上还有10家千亿级市值的深圳企业。
而深圳设定的目标是到2027年培育20家千亿级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0万亿元。
这场由政策点燃的资本盛宴,才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