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广州市消委会发布老年人陪伴式消费现状调查报告相关情况的一些分析:
调查背景
人口老龄化现状
广州作为一个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城市,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都在不断增长,他们成为消费市场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消费环境的变化
现代消费市场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消费模式和产品,老年人在适应这些变化时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同时,一些不良商家可能会利用老年人的特点,如信息相对滞后、情感需求等,开展一些不合理的营销行为,这就凸显了对老年人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的必要性。
调查主要内容
(一)消费场景与类型
健康养生类消费
调查发现,老年人在健康养生方面的消费较多。例如,购买保健品、养生器械等。许多老年人受健康意识增强的影响,愿意花费一定的金钱购买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然而,这一领域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保健品商家夸大宣传功效,甚至存在一些欺诈行为。
旅游休闲消费
旅游是老年人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年人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他们渴望外出旅游,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在旅游消费中,存在陪伴式旅游消费的情况,如一些旅游公司专门针对老年人推出陪伴式旅游套餐,包括提供专门的导游照顾、组织老年团队等。但也有部分旅游行程中存在强制消费、行程安排不合理等问题。
(二)陪伴式消费的特点
情感依赖与社交需求
在陪伴式消费中,老年人的情感依赖和社交需求表现明显。很多老年人愿意参与一些有陪伴服务的消费活动,是因为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能够得到情感上的慰藉和社交互动。例如,在一些老年大学的付费课程中,除了学习知识技能外,他们更看重与同龄人交流互动的机会,而课程机构提供的陪伴式教学和交流环境对他们有很大吸引力。
信息不对称下的消费决策
由于老年人对现代消费市场信息掌握相对不足,在陪伴式消费中容易受到销售人员的影响。比如在购买金融理财产品时,面对复杂的金融条款和高收益的诱惑,一些销售人员通过陪伴讲解、热情服务等方式,可能使老年人在不完全理解风险的情况下做出购买决策。
调查发现的问题
(一)欺诈与误导消费
虚假宣传
部分商家在销售产品或服务时,针对老年人进行虚假宣传。如一些养生保健品商家声称产品可以治愈多种慢性疾病,甚至是绝症,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和对疾病的恐惧心理,诱导他们购买价格高昂但实际并无疗效的产品。
消费陷阱设置
在陪伴式消费过程中,有些不良商家设置消费陷阱。例如,在旅游消费中,以低价旅游团吸引老年人报名,然后在旅行途中通过各种方式增加额外收费项目,如强制参观高价购物点等,使老年人陷入消费困境。
(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陪伴人员素质问题
在一些陪伴式消费服务中,陪伴人员的素质不高。如在老年护理服务中,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陪伴旅游中,导游对老年游客的特殊需求关注不够,服务态度不佳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售后服务缺失
老年人购买产品或服务后的售后服务往往得不到保障。例如,当购买的养生器械出现问题时,商家推诿责任,拒绝提供维修或退换货服务,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应对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消费者教育
开展消费知识讲座
社区、老年大学等应积极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消费知识讲座,提高老年人的消费意识和辨别能力。讲座内容可以包括常见的消费欺诈手段、如何正确阅读商品标签和合同条款等,让老年人在消费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媒体宣传引导
媒体应加大对老年人消费问题的报道和宣传力度,通过案例分析、专家解读等方式,向老年人普及消费知识。例如,可以制作专门的电视节目或在报纸上开设专栏,介绍老年人消费注意事项等。
(二)加强市场监管
加大执法力度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老年人消费市场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欺诈等违法行为。对于不良商家要依法进行处罚,提高其违法成本。例如,加强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规销售保健品的商家。
规范行业标准
针对陪伴式消费服务行业,应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如在老年护理服务行业,明确护理人员的资质要求、服务内容和质量标准等;在旅游行业,规范陪伴式旅游服务的行程安排、服务收费等方面的标准,以保障老年人的消费权益。
(三)企业自律
增强诚信意识
企业应增强诚信经营意识,在老年人陪伴式消费市场中,要以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为宗旨。例如,保健品企业应如实宣传产品功效,旅游企业应合理安排行程和收费,避免欺诈老年人消费者。
员工培训
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特别是与老年人消费服务相关的员工。如对销售人员进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对陪伴旅游的导游进行老年游客服务需求和特殊照顾技能的培训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