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充和换电作为新能源汽车补能的两种重要方式,正呈现出“双轨并行”的发展态势,以下是对其的具体分析: 超充方面技术进展:兆瓦级超充技术不断发展,例如比亚迪发布的兆瓦闪充技术,其超级e平台是全球首个量产的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闪充电池”充电电流达到1000A,充电倍率达到10C;极氪1.2MW全液冷充电桩技术也已亮相;岚图汽车积极推进智慧超充网络布局,计划2025年内实现超200座超充站的规模化落地。基础设施建设:全国多地加快超充布局,如广东省计划2025年建设超级充电站274座,超级充电终端492个;北京2025年底前计划建成1000座超级充电站,且五环内率先实现超充成网。优势:超充具有高效补能的特点,兼容性强且建设灵活,能较好地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快速充电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充电速度不断提升,有望实现与燃油车加油相近的体验。挑战:超充存在对电网压力大的问题,需要强大的电网支撑和相关设施改造,同时也面临电池损耗风险较高等挑战,长期使用超充可能会对电池寿命产生一定影响。 换电方面发展现状:换电模式基于“车电分离”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蔚来汽车的换电站已迭代至第四代,支持多品牌共享换电,换电时间缩减到最快只需2分多钟。宁德时代也积极布局换电市场,其EVOGO换电服务已落地多个城市,并与多家车企合作。优势:换电模式补能效率高,电动汽车换电时间小于3分钟,在高速公路、出租网约车、重型货运等场景具有优势。此外,车电分离可降低车辆购置成本,消费者无需支付动力电池价格即可购车,车企还可通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监测优化电池管理,实现电池资源的高效利用,并且换电站具有分布式储能属性,可促进电网削峰填谷。挑战:换电模式面临一些难题,如统一标准的缺乏,包括电池包规格、车辆底盘结构、机械连接方式等标准化难以实现,这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同时,建设换电站成本较高,备用电池投入、存储以及设备维护保养等均需不菲投入,且换电需求密度不足会导致换电站单站亏损,规模化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双轨并行的意义超充和换电两种补能方式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关系。超充适合在有电网接入条件、对补能时间要求不是特别苛刻的场景下广泛布局;换电则在特定的高频运营场景以及对补能速度要求极高的情况下更具优势。“双轨并行”可以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场景的差异化补能需求,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补能选择,有助于构建高效的电动汽车补能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