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边界下重构智能网联汽车新生态是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任务,需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等多方协同努力,从技术创新、标准规范、产业合作等方面入手,以保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具体介绍:政策监管筑牢安全底线:政府部门强化监管是重要保障。202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旨在强化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及软件在线升级(OTA升级)的协同监管。要求企业加强能力建设,规范宣传和用户告知,强化组合驾驶辅助功能安全管理,规范汽车软件在线升级活动,遵循相关标准进行生产研发及产品销售,保障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车企需将安全置于首位,构建全面安全体系。例如上汽集团制定了“不怕撞、不会撞、放心开”整车安全战略规划,基于自身智能底盘能力,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智能技术,打造主动安全。同时,车企要准确界定辅助驾驶功能,向用户清晰传达功能边界和使用规范。在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上,要平衡好安全、体验与成本的关系,应对技术决策、质量风险、研发体系重构等挑战。技术创新提升安全性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中国始终坚持“车路云一体化”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方案,依托车载计算平台、智能终端平台、云控平台、高精地图平台、信息安全平台实现技术闭环,解决超视距感知等难题。AI大模型与汽车产业的融合也为技术创新带来机遇,可在感知层实现从规则驱动到语义理解,在决策层迈向类人推理,但同时要应对推理延时与实时性平衡等挑战。产业协同重构生态格局:汽车产业正与能源、智能、互联革命深度耦合,车企可通过跨界合作重构生态格局。如上汽集团利用智驾与AI智舱的深度融合,满足全生态、个性化需求。在智驾领域,汇聚多家智能驾驶企业,支持技术多元化;在智舱领域,与多家战略伙伴深度融合,拓展全生态场景。行业组织助力标准建设:行业组织可在标准制定和落实方面发挥作用。中汽中心后续将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做好相关通知落实工作,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等能力建设,支撑主管部门加快推进组合驾驶辅助、OTA升级等标准规范制修订及实施,深度参与国际标准法规制定协调,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