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双重驱动下,汽车产业链正经历深度重构,这一过程激发了诸多创新活力,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技术研发协同创新: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加强合作。例如,自动驾驶技术企业联合整车厂推进产品量产,小马智行与江汽集团合力推动Robotaxi的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落地。芯片厂商也深度参与汽车上下游设计,与主机厂、一级供应商共同定义产品,如芯驰科技MCU产品线总经理张曦桐提到,如今芯片厂商与上下游深度配合,共同完成车型的快速开发。满足需求定制创新:随着产品迭代提速,供应链企业改变传统模式,围绕产品需求与整车企业进行定制化研发。如有机硅材料生产商德国瓦克公司,加深与整车企业合作,根据其需求定制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车企也精准捕捉用户需求进行创新,如宁德时代针对东北地区电动车用户对电池耐低温、续航和快充能力的需求,推出骁遥双核电池。跨界合作模式创新:汽车产业与软件、芯片、数据等外部生态深度融合。大量车企与外部科技企业合作,不仅在技术层面,还在产品定义、市场开发等环节协同,如小鹏汽车与华为联合研发推出车载AR - HUD,优化用户驾乘体验。这种跨界合作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性能,加强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生产模式优化创新:供应商与主机厂互融互嵌,出现了新的生产模式。如宁德时代在赛力斯超级工厂采用“厂中厂”模式,CTP2.0高端电池包产线紧邻整车装配线,电池可“即产即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和时间。产业生态构建创新:产业链上下游紧密相连,构建起高效的创新生态。例如东风汽车牵头成立省级车规级芯片创新联合体,联合40余家企业及高校,成功量产高性能车规级MCU芯片DF3。车企还通过建立产业创新联盟等方式,推动整体创新效能不断提升,如某车企与超过300家合作伙伴共建了12个产业创新联盟。助力出海拓展创新:产业链协同不仅激发了创新活力,还助推了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全球市场。中国在智能化领域的发展,为汽车出海提供了支持。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跟随整车厂出海,与整车厂在智能座舱等领域强化联合研发,同时加紧全球化布局,既支撑了中国汽车的国际化发展,也为自身开拓了全球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