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 10 个网页
京津冀外贸新突破:前三季度出口破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京津冀三地携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出口额首次在前三季度突破万亿元大关。
今年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区进出口总值达到3.51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0.4%,其中出口表现尤为抢眼。
出口额1.07万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5.2%,且自今年4月以来已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态势。
9月单月,京津冀地区出口额达1342.3亿元,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5.4%,历史首次突破1300亿元大关。
01 民营企业:外贸“主力军”的崛起
在京津冀外贸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民营企业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稳定力量。
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区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到3.54万家,较上年同期增加3869家,展现出民营经济在外贸领域的活力与潜力。
这些民营企业出口总值达到5001.2亿元,占京津冀地区出口总值的46.6%,同比增长15.7%。
这一增速远超区域整体出口增长水平,彰显了民营企业的强劲动力。
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对区域整体出口形成了有力支撑,拉动京津冀地区整体出口增长6.7个百分点。
02 产品结构:机电产品占据半壁江山
京津冀地区的外贸出口不仅规模创新高,产品结构也呈现多元化特点。
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区出口机电产品6084亿元,占同期区域出口总值的56.7%,稳占半壁江山。
在具体品类中,汽车零配件、集成电路、船舶等出口表现突出。
其中,汽车零配件出口453.1亿元,同比增长14.2%;集成电路出口326.3亿元,同比增长4%。
船舶出口增长尤为惊人,同比增速高达170.1%,总额达290.5亿元。
此外,纺织服装出口409.7亿元,医药材及药品出口266.2亿元,分别增长2.6%和29%。
03 市场多元化:“一带一路”占比近六成
京津冀地区外贸的亮眼表现,得益于对国际市场的多元化拓展。
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区与全球241个国家和地区保持了稳定的贸易往来,显示出其外贸伙伴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6215.6亿元,增长7.5%,占京津冀地区出口总值的57.9%。
这一数据凸显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区域外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对东盟、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分别增长3.9%、10.4%、15.2%和31%。
对中亚地区出口增速更是高达40.8%,表明京津冀地区在开拓新兴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04 北京表现:单月出口创2023年以来新高
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的外贸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前三季度,北京地区(含中央在京单位)进出口总值达2.41万亿元。其中,进口1.94万亿元,出口4622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9月份,北京地区出口保持向好态势,环比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出口值创2023年以来月度新高。
重点出口产品集体发力,手机、集成电路、汽车、汽车零配件、平板显示模组、医疗器械等均显著增长。
其中,平板显示模组涨幅最大,达到318.8%,显示出北京在高科技产品出口方面的竞争优势。
前三季度,北京地区民营企业进出口3323.3亿元,增长7%,其中出口1200.7亿元,增长27.7%,高于全国民营企业出口增速18.9个百分点。
05 平台建设:对外开放高地效应显现
京津冀地区外贸的优异表现,与区域内部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密不可分。
在北京,亦庄经开区出口503.3亿元,增长22%,连续16个月同比增长,成为北京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天竺综保区分别出口171.7亿元、34.3亿元,分别增长8.5%、34%,展现出特殊功能区域在外贸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前三季度,北京地区有出口实绩企业11186家,较去年同期增加978家,增加9.6%。
企业数量的增加,反映了京津冀地区外贸活力的提升。
汽车制造业成为北京地区出口主要增长点,汽车、汽车零配件上拉地区出口增速1.5个百分点。
潮玩、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出口保持稳健增长势头,风力发电机组、液晶平板显示模组出口在全国排名前列。
京津冀外贸的亮眼表现并非偶然,而是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下的必然成果。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与全球24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总出口额的57.9%。
随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地区正在成为引领中国北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外贸表现也将为全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