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0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国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创设了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自2022年7月起,在北京、上海等7省市的多家平台企业开展试点。截至2024年3月末,已有801.7万人被纳入保障范围。202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又扩大试点范围,到2026年“新职伤”试点将扩至全国所有省份,纳入出行、即时配送、同城货运行业平台,2027年探索纳入其他行业。健全的劳动保障政策体系: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相关部门还出台了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重点群体专项权益保障政策,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等,合理界定企业劳动保护责任,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平台企业强化主体责任:平台企业积极落实保障措施,如京东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并给予骑手个人养老的兜底选择权。一些平台还上线了“骑手防疲劳”机制、为劳动者建立健康档案等,加强职业伤害预防和安全防护。畅通的权益维护渠道:相关部门加强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对劳动报酬、休息时间、职业伤害等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开展一站式联合调解服务,同时不断完善在线调解平台建设,优化调解流程和时限。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印发《共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指引》,推动平台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常态化协商,健全劳动者权益协商协调机制。社会服务与关爱:各地涌现出很多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的地方,提升他们的归属感。此外,广大消费者的理解和感谢,也能增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