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能源完成对锡林能源49%股权的收购,是其在煤炭行业周期下行期推进煤电联营战略的关键布局。此次交易从决策到落地历时三个月,背后蕴含着资源整合逻辑与市场博弈考量,具体细节与影响可从以下维度展开分析: 一、交易核心要素与落地进程此次收购属于冀中能源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交易结构清晰且流程合规。2025年7月11日,冀中能源董事会以8票同意、关联董事回避表决的结果,审议通过收购议案,确定以6.69亿元现金收购同属冀中能源集团的峰峰集团所持锡林能源49%股权。交易采用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核心前提包括标的股权无权属纠纷、另一股东北京京能电力放弃优先购买权,以及冀中能源集团的前置审批。工商变更登记于2025年10月9日前完成,标志交易正式落地。从财务基础看,锡林能源股权价值具备支撑: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总资产54.98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达1845.77万元(年化约7383万元),远超2024年全年429.78万元的净利润规模,经营活动现金流也呈现显著增长,2025年一季度达1.18亿元。 二、标的资产的战略价值锡林能源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资源区位与政策属性的双重优势。其一,该公司拥有2×660MW超超临界机组,总装机容量1320MW,是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的关键配套电源点,承担“西电东送”战略任务,已与国家电网华北分部签订长期购售电合同,电力消纳渠道稳定。其二,项目地处内蒙古锡盟煤田,就近获取低热值褐煤资源,大幅降低燃料运输成本,符合“输煤输电并举”的能源政策导向。此外,锡林能源的业务延伸能力进一步提升资产价值。其利用发电余热向周边提供热力服务,形成“电力+热力”双营收模式,2024年营业收入14.01亿元中,非电业务贡献了额外收益增量。对于冀中能源而言,此次收购可快速获取优质电力资产,弥补自身电力业务此前的亏损状态(2025年二季度电力业务毛利为-0.19亿元)。 三、收购背后的行业逻辑与企业战略此次收购是冀中能源应对煤炭行业周期波动的主动防御举措。2024年以来,煤炭市场供需逆转,冀中能源煤炭业务占比高达78.41%,对价格波动敏感度极高。2025年上半年,焦煤、焦炭现货价格跌幅超20%,动力煤价格触及五年低点,导致冀中能源上半年盈利同比下降60.06%—67.05%。在此背景下,布局盈利回升的火电资产成为对冲主业风险的关键选择。从行业趋势看,2025年煤电需求呈现增长态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计全年煤电发电量增量约1000亿千瓦时,火电企业因燃料成本下降普遍业绩回暖(如晋控电力上半年扭亏为盈,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30%)。冀中能源通过收购锡林能源,可借助煤电联营实现上下游协同:一方面,将自有煤炭资源定向供应给锡林能源,稳定煤炭销量;另一方面,通过49%股权对应的年化投资收益(约3618万元)增厚利润,优化营收结构。 四、市场影响与未来预期此次收购对冀中能源的业绩提振效应已被市场初步定价。券商测算显示,锡林能源49%股权对应的年化投资收益约3618万元,若煤价在2025年下半年如期反弹(民生证券预计动力煤价格中枢维持700元/吨左右),叠加电力业务的稳定贡献,有望推动冀中能源业绩修复。此外,冀中能源同期推进的煤炭主业整合(如8.98亿元收购段王煤业20.02%股权),与电力资产收购形成“煤电双轮驱动”格局,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长期来看,此次交易为煤企转型提供了参考样本。在煤炭行业周期下行期,通过横向整合集团内部资产、切入高景气度的电力赛道,既能规避外部并购的溢价风险,又能快速实现业务协同。对于行业而言,冀中能源的操作或将引发更多煤企跟进布局电力资产,推动煤电联营模式向更深层次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