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资概念股大幅异动!一则消息突然引爆!
深圳国资旗下建科院“一字”涨停,深赛格、深纺织A、深物业A等超10只深圳国企股票相继涨停。
10月23日,A股三大指数小幅低开,深圳国资概念股却逆市走强,掀起一波涨停潮。
其中,建科院“一字”涨停,报20.74元/股,上涨20.02%。
深水规院涨超13%,广田集团、特发信息、深赛格、深物业A、特力A、中新赛克、深纺织A、力合科创、深粮控股、深圳能源、天健集团等多股10CM涨停。
01 政策催化
这场资本盛宴的直接催化因素是昨日盘后深圳市发布的 《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
该《方案》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科技创新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商务局、深圳市国资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
行动方案设定了未来三年并购重组的量化目标,并明确了重点支持的产业方向。
市场将其解读为深圳国资旗下上市公司将迎来新一轮资产整合与价值重估的重大利好。
02 三年蓝图
《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到2027年底,深圳将累计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
力争到2027年底,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0万亿元,培育形成千亿级市值企业20家。
《行动方案》还要求加快打造并购基金矩阵,培育集聚优秀并购基金管理人,带动社会资本形成万亿级“20+8”产业基金群。
03 产业聚焦
从政策导向来看,《行动方案》聚焦两大产业方向。
一方面,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上市公司等开展上下游并购重组。
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在合成生物、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赛道上积极开展并购重组。
《方案》还提到,加快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对轻资产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标的的估值包容度。
04 深圳国资模式
经过多年改革探索,深圳国资国企形成了创业、创新、创投协同发展的“深圳国资模式”。
截至2024年底,深圳国资打造了包括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母基金、S基金、人才基金等在内的国资基金群。
各类基金超过500只,基金总规模超7000亿元,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资金规模超90%。
近期,深圳国资系大动作不断。10月16日,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赛米基金)正式揭牌成立,首期规模50亿元。
10月21日,深圳市建源政兴股权投资基金正式揭牌,标志着规模70亿元的AIC产业母基金落地福田。
05 改革收官年
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
随着9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第三次专题推进会召开,改革高质量收官的内涵进一步明晰。
资深人士表示,真正高质量的并购重组既是微观层面企业快速成长、做大做强的路径,也是中观层面推动产业整合升级与创新能力突破。
以及宏观层面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催化剂,是多维度的共赢。
除了深圳之外,湖北亦有大动作。
10月16日,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在武汉市调研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并召开推进会部署安排重点任务。
06 市场逻辑
回顾过往经验,2023年上海、广州等地国企改革曾引发区域性行情。此次深圳推出量化指标明确、方向清晰的三年行动计划,被视为深圳版国企改革2.0升级版。
短期看,《行动方案》直接刺激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深圳本地股、国企改革概念股迎来集中爆发。
中长期看,这一政策或将推动深圳形成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新一轮国资体系升级,成为中国城市国企改革的又一标杆。
市场解读的重点不在“涨幅”,而在“逻辑”。
深圳国资概念多股涨停的背后,是资金对“政策确定性”的抢筹。
深圳国资板块的这轮行情令人回想起2023年上海、广州等地国企改革引发的区域性行情。
随着2025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步入收官之年,深圳此次出台的并购重组行动方案,被视为深圳版国企改革2.0升级版。
并购重组将加速优质资源向核心企业集中,低估值国资股存在价值重估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