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资本EV Electra Ltd.的入局,让高合汽车有了“复活”的迹象,但能否真正成功“复活”仍存在不确定性。 复活的积极因素新公司成立与资金注入:2025年5月22日,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由EV Electra Ltd.和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前者出资1亿美元,持股比例为69.8%,成为高合汽车新的控股股东,为其带来了资金支持。工厂复工筹备:高合汽车盐城工厂已启动复工环评程序,计划维持15万辆年产能,预计2025年10月完成技术升级改造,届时将生产高合旗下X、Y、Z三款车型,这表明其生产端正在逐步恢复。用户与员工问题处理:高合汽车已开始向已支付定金但未提车的用户进行退款,以重建消费者信任。同时,部分此前未签署自愿离职协议的员工可返回高合工作,部分召回工作正在进行,有助于维持公司的运营和技术团队的稳定。市场定位调整:高合汽车计划从60万-80万元高端市场转向20万-30万元主流市场,瞄准与小米SU7、极氪001竞争的性价比区间,若能通过技术降本和供应链优化实现价格下探,有望扩大市场份额。 面临的挑战与不确定性资金到位情况存疑:EV Electra Ltd.曾承诺未来三年向高合汽车提供不少于10万辆或价值不低于30亿美元的海外采购订单,但该公司暂未卖出一辆车,营业收入和资金状况成谜,其许诺的订单难以准确评估,且此前说好的投资资金也未按时注入,创始人称是因债权人签署的《支持函》不符合格式要求,这为高合汽车的后续发展埋下隐患。供应链重建困难:高合汽车已停摆超过一年,其供应链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即便资金到位,要盘活整个供应链体系,快速恢复零部件供应以促进生产,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成本,且头部供应商可能因销量担忧而不愿合作。技术研发滞后: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的当下,智驾技术是关键竞争力之一。高合汽车在智驾领域已落后于头部车企,其技术路线仍停留高精地图+规则算法阶段,而对手已全面转向端到端大模型与跨场景融合阶段,且研发团队规模较小,重启难度较大。品牌信任度低:此前高合汽车因停产导致用户维权、员工欠薪等问题,品牌信任度几近归零,即便复工,也需投入巨额成本重建售后体系,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这并非易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