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冲刺“A+H”上市,港交所聆讯后剑指全球布局
汽车智能与安全领域的隐形冠军,正借道港股开启国际化新篇章。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0699.SH)距离成为“A+H”两地上市公司仅一步之遥。
2025年10月16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举行上市聆讯,审议了均胜电子发行H股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申请。
随后公司公告称,联席保荐人已收到香港联交所发出的信函,指出上市委员会已审阅公司的上市申请。
这标志着均胜电子赴港上市进程取得关键进展,但公司仍在公告中谨慎表示,该信函并不构成正式的上市批准,香港联交所仍有权对公司的申请提出进一步意见。
01 关键节点
均胜电子H股发行上市的旅程已行进至关键时刻。
从境内监管审批看,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获得了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正式拿到了境外上市的“通行证”。
从香港上市流程看,公司于10月16日通过上市聆讯,这是港交所IPO过程中的决定性一步。
聆讯后,公司迅速于10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的聆讯后资料集。
与此同时,公司董事会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相关工作。10月17日,均胜电子董事会审议通过了H股全球发售及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相关安排,包括批准招股说明书、处理发行程序等。
02 公司战略
均胜电子此次赴港上市,计划发行不超过2.83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若成功上市,公司将搭建“A+H”双资本平台,成为国内首个 “汽车+机器人Tier1”双赛道布局的“A+H”两地上市企业。
作为全球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均胜电子明确“汽车+机器人Tier1”双主业定位,业务覆盖汽车零部件关键领域与机器人核心部件赛道。
在汽车业务板块,公司的汽车安全解决方案拥有约30%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中国及全球第二。
同时,公司还是全球首批实现5G-V2X、800V高压快充、BMS产品量产的供应商,技术壁垒显著。
03 业绩支撑
均胜电子赴港上市的底气,来自于其稳健的业绩表现和持续的订单获取能力。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03.47亿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11.13%。
公司的智能化业务成为营收增长核心引擎,报告期内新获订单约312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相关订单占比超66%,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近期,公司子公司又新获一系列汽车智能电动化项目定点,包括智能辅助驾驶域控制器、智能座舱车载多联屏等产品,预计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50亿元,计划从2026年底开始量产。
此外,公司还在高阶智能化领域有所斩获,与Momenta合作获得某知名自主品牌超10亿元智能辅助驾驶域控订单。
04 全球布局
均胜电子的一大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全球化的布局。
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25个研发中心与60个生产基地,覆盖亚洲、欧洲、北美三大核心汽车市场。
2024年,公司海外销售额占比高达74.7%,跨国指数达73.17%,连续5年位居“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榜单前列。
公司坚持“本地生产配套供应(Local for Local)”的全球化策略,能够与全球整车厂实现同步研发、同步配置供应链及产销协同,有效抵御区域市场波动风险。
花旗银行分析指出,受益于海外产能布局,均胜电子受单一关税政策变动的影响微乎其微。
05 募资用途
均胜电子此次赴港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一代汽车智能解决方案研发与商业化、提升生产制造能力、优化供应链管理及海外业务拓展与投资并购。
具体来看,公司计划加强研发平台的定制化开发服务,满足全球汽车制造商的需求;扩大在菲律宾的生产基地,以利用地理及供应链成本优势。
同时,公司还将建设云端协同的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强化对海外本土供应商的培育与管理。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智能汽车与机器人双赛道的竞争优势,助力其在全球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均胜电子在聆讯后资料集中谨慎提醒投资者,本次发行上市尚需取得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的最终批准,“该事项仍存在不确定性”。
从A股的“单兵作战”到“A+H”的联动格局,均胜电子正搭建连接境内与全球资本的桥梁。
这家已在全球汽车供应链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国公司,借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跳板,或将在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与电动化浪潮中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
|